最近我寻摸着写个电影剧本,这件事也已经搁置了很长时间了,简介、梗概和大纲我之前早就写好了,所以就在电影编剧群里把故事的大致框架分享出来,希望能得到一些前辈的指点,写出质量可靠的剧本。群里可谓大咖云集,有院线电影的编剧,也有当红热门电视剧的编剧,一时间不少人参与了讨论,我内心窃喜,至少说明自己写的故事是有看点或者卖点的,但是越往后聊越让我失望。
其中有个95后网大的编剧,前几天看ta在自己朋友圈里晒了工资单,月薪近2W,还不包括每一部剧本的提成,供职于上海某影视公司,工作地点在北京。作为一个80后的loser,看到20岁刚出头的后生已经在收入上碾压我们这代人的时候,内心的挫败感丝毫不亚于电影《美国丽人》里所刻画的中年危机。ta私信我聊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诸如取材和立意都很好,但是难以添加商业元素,所以经ta偌大的脑洞一修改,基本上已经属于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了,这和我刚开始定位的小成本文艺片也完全背离了。我的本意是像日本导演是枝裕和那样用简单的故事结构,把重点放在情绪的渲染和人物的塑造上,而不是用那些充满戏剧张力的狗血桥段来让这个故事充满商业意味,因为在创作方向上发生了分歧,所以聊到最后我们就不欢而散了。
事后我有意在网上搜了一下ta的作品,实在让人大跌眼镜,月入2W的网大编剧,却让人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悲哀。ta的电影看了5分钟我就关了,钱、权、色的交易,这些庸俗的段子往里一塞搓一堆儿也算是电影了,看了下播放量还不少,这不就是资本红蓝海中那些财大气粗的公子哥最爱投的电影嘛,也是那些人傻钱多的脑残观众爱看的狗血都市言情剧嘛。每天深处这个浮躁的社会,就已经让人心力交瘁了,你还让我看这个,我承认自己穷,工资不及人家的三分之一,没有本事挣钱是能力问题,但没有能力底线还是有的好嘛!
不过人家好心给我提意见,毕竟我不能不识抬举,所以抱着感激的心态赔笑道谢,但是事情并没有完。接连几天里,ta时不时就开语音给我,讲影视行业的现状,无非就是那些掰着脚趾头就知道的大道理,在热钱滚烫市场激荡的今天,资本流量和IP决定了你的本子能不能拍。作为一个有意向电影行业靠拢的小白,或许这就是第一道打怪的关卡,逆向而行或许最后会像前阵子自杀的导演胡波,最后被行业淘汰逼向深渊。但如果将来有一天这电影真的拍出来了,我宁可连编剧的署名都不要了,我不想日后我儿子提起他老爸写的电影,是如此之烂,烂到不敢跟别人提。君子爱财取之以道,打心底里讲,没有人跟钱过不去,都是凡人也是俗人,但这个风气让人深恶痛绝。梁文道有一期节目里说,现在的中国像极了100年前的美国,青年人眼里只有成功,甚至连自己的兴趣都不清楚,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只要能成功,能出位,能被众人捧,能敛财,其他都不重要,一个有才华的作家,呕心沥血写出来的书可能不及直播网红两小时的打赏,这不就是亚洲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吗?
在奥斯卡颁奖礼结束后的第二天,编剧群里有人分享大热影片《三块广告牌》的剧本,想着要来一份参考一下,观摩学习取取经,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获得这个剧本,我不仅要添加ta为好友,然后关注ta的公号,然后分享链接到朋友圈,然后截图发给ta,而这些我都一步步照做了。
但是最后人家给我的回复是:亲,不能分组哦!
我越想越气愤,平时群里谁找我要资源,我都是不遗余力无条件分享,甚至做出一个导演的合集来,前阵子我给别人分享了电影资源,人家甩手就给我900部戛纳历届提名冷门电影的百度云,还有个网友,因为给了ta几部歌舞片《雨中曲》《音乐之声》《爱乐之城》《瑟堡的雨伞》的云盘,甩手就给我36元星爸爸的咖啡红包,而今因为一个剧本,我连分组发朋友圈的权利都没有了,为了写一个剧本,连煤老板的儿子都给我上课了。
我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标榜自己,想给自己带上各种勋章,找出自己比别人优秀的地方,比如工作啊,毕业学校啊,那些中产阶级才有的兴趣啊,好像这样的身份才有资格出场,没有光环,都不好意思给别人做自我介绍。什么时候我们能撕掉标签,什么时候能不带着有色眼镜同等对话,什么时候你比我地位高但也能谦卑地低下高傲的头颅与我平视,那样的跨界或者头脑风暴不是更有趣吗?我每天都给别人分享,甚至连自己不成气候的文章都无偿奉送,轮到自己求一个剧本的时候,还要关注你那营销号再报名只要99元的编剧速成班,和你这样的带着优越感的人交往,真心累!
贫穷限制了我的眼界和视野,也限制了我的才华,在这个追名逐利谋虚逐妄的影视圈,没人甘愿默默无闻,知道你们都有各式各样的标签和光环加持傍身,但你给自己加戏的心眼真的拖累我了。人微言轻,我们都不愿普普通通庸庸碌碌了此一生,想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但是如果我们聊天一开始的出发点是急功近利的心态,那还有什么必要聊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