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时,邀请润和我一起做烘焙,做我一直想尝试的老婆饼,但一战下来却让我悔不当初,整个过程中充斥着我不耐烦的“请你不要……”“你能不能不要再……”等不接纳的语言,我的结束语则是,下次我不会再和你一起做烘焙了。千般艰难险阻我的战果得以出炉,儿子很给面子,表示味道不错,吃了好几个。这是我想要的,因为我就是想做给他吃,让他满意。
然而过程呢?他满意吗?仔细回想起来,是我邀请他一起加入时尚的亲子烘焙的,烘焙是一方面,那么“亲子”又是什么要求呢?孩子是第一次接触烘焙过程,不可能熟练,更不可能丢失玩的本性,所以在他眼里烘焙也是玩,和妈妈一起把面粉团成团再烤成饼的游戏。而在我眼里呢?烘焙是一项任务,需要好的成品,好的味道,食客的肯定。孩子看重的是过程,妈妈看重的是结果。这是两者的分歧,孩子不在乎也不知道如何出好的成果,享受着挥洒面粉、蹂躏面团的乐趣;妈妈则苦于保护原料、赶时间和出成果。过程一点不亲子,谈什么亲子互动呢?
亲子互动,重在亲子,不仅是身体陪着孩子一起参与活动,思想和心灵都要陪伴,也就是说身心神都要在,才能有好的效果。不过经过多年社会历练的大人,功利心都会比较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求一个结果,所以大人侧重的是活动的结果,有什么用?有什么意义?有什么效果?唯结果论,唯实用论。而孩子则不然,他们眼中更多的是当下,投入的玩,不论结果。
那么在这种理念的冲突下,如何才能做到亲子呢?家长要先学会“放下”,放下心中对成果的追求,放下心中对目标的要求,让自己不要去展望,只将意念集中在当下,集中在孩子的手中、眼中,学着在过程中去欣赏孩子的想法和举动。要明白活动的主角是孩子,我们只是配角,不是吗?我们的确只是孩子生活的配角,我们永远不要想喧宾夺主,那样只会让孩子受到压抑,隐藏自己的锋芒和光亮。所以无论是亲子活动还是生活中,我们只要做好副手和观众就好,把期待藏在心里,要知道那期待只是你的期待,不是孩子的,而世界上唯一能被你期待的只是你自己,不会是别人,也不是孩子,孩子有他自己的期待。一旦对孩子有了过多期待和要求,那么爱就被加上了条件,那还能算是真爱吗?
亲子互动中,也要擅长做一个笨妈妈,不要时时总想展现自己,这样也可能会挫伤孩子小小的“傲娇”。我在画画、做手工时总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的漂亮、完美,展现了自己却把娃带到了“沟里”。试问大人眼中的美和孩子眼中的能一样吗?我的眼中只有模仿,“像”是画的好做的好的标准;孩子脑中有各种光怪陆离的想法,“像”是想象力的枷锁,会束缚孩子的创造力。所以还是放手让孩子去亲力亲为,其实体验下来就会发现,“像”也只是像而已,它是那么缺乏生命力,而孩子的作品却总是生机勃勃,让人爱不释手。
不过亲子烘焙的话,还是选些易操作的饼干类吧,而且记得别怀有过多期望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