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咨询师实操培训课上,李老师曾强调过概念的重要性,如果不厘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会各说各话,难以交流沟通。以前不以为意,看了李老师昨天的文章“有效与正确”和今天的文章“水平与资格”(见下方链接),开始体会到厘清概念的重要性。
先复习一下教材中概念的定义: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也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概念的内涵越深,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就越少,外延越窄。如:马和白马。所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一种相反的关系。正确地掌握概念就是要正确地把握它的内涵和外延。(《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49页)
同样一个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比如“鸟”这一个词,我脑中浮现出的鸟的样子与您脑中鸟的样子很难相同;再者,在不同的语境下,同一个词也会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在就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时,有必要先把概念统一起来。
李老师上课讲到的咨询理念之一“有效比正确更重要。”这里的“有效”和“正确”都有其语境,也都有着特定的内涵与外延。这里的“有效”是在心理咨询范畴内的有效,其内涵为咨询目标的达成情况,而咨询目标的达成情况又分为近期评估与远期评估,近期评估又包括时间点、内容和维度,这些都是心理咨询范畴内“有效”的外延,可见心理咨询范畴内的“有效”,与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有效”大相径庭。
同样,“有效比正确更重要”,这里的“正确”也有着特殊的语境,与其他“正确”的概念并不相同。
李老师在上课时讲到“有效比正确更重要”时,特意强调“正确是大前提,在有效与正确冲突时,首选正确。”看似前后矛盾,实则在当时的语境下,前后两个“正确”的内涵和外延并不相同。
“正确是大前提”中的“正确”是指心理咨询的正确,其内涵为必须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必须遵循心理学原则,必须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的是心理问题,在此过程中,还要保证严格的设置。
而“有效比正确更重要”中的“正确”则是基于“心理咨询不作价值判断”这一前提给出的,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不作价值判断、不判断好与坏,只判断其心理健康或不健康。有这样一个案例:因孩子数学成绩不好,家长前来咨询。分析如下:要提高孩子的成绩,可以从学习过程入手,学习过程由老师和孩子共同作用,家长无从下手;也可以从学习状态入手,学习状态则是由孩子决定,家长无法左右;可以从学习兴趣入手,学习兴趣是全民关注的问题,并没有灵丹妙药。显然以上都是正确的方法,却很难生效。
如果从关系入手,由家长出面,帮助孩子与老师搞好关系,“亲其师,信其道”,这份“亲”与“信”,相当于正强化,有助于孩子学习兴趣的提升,有了兴趣,自然能进入专注的学习状态,将专注状态维持,就会有始有终,形成良好的学习过程,有了良好的学习过程,自然会有成绩的提升。
通常我们可能认为家长去和老师搞好关系似乎不那么正确,但是它却是有效的途径,相对于其他看似更加正确的做法,显然“有效比正确更重要。”
在讨论“资格与水平”时,也应该先搞清楚“资格”的内涵与外延,什么是心理咨询师的资格,是取得了相应的学位?是获得了相关的培训证书?一个有水平的心理咨询师,首先要具备心理咨询师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品格、自我修复和觉察能力、善于容纳他人、有强烈的责任心、有自知之明,还需要有长期的实践经验、深厚的人文素养、丰富的人生阅历等等,这显然不是具有相应学位、取得相关证书所能达到的。
在各类证书不够规范和专业,“资格”也无定论的前提下,咨询水平的高低更重要,水平高的咨询师,自然会获得相应资格,如同驾驶水平高的人不难通过驾驶证考试一样,当然这需要资格的制定建立在科学规范、公平公正的前提下。
我的想法是:先从提高咨询水平开始,如李老师所说和所做的:夯实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中按标准教科书和指南书对自己进行磨练,严格地自我训练。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和磨练,虽然不是科班毕业的“正规军”,但在专业性和规范化方面不会逊于“正规军”,到时也会具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