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老板像个五岁孩子
第三章 别跟老板讲道理
(上)
1. 不讲道理讲后果
我小时候,大人都特别喜欢讲道理。我的一位小学老师热衷于“启发式”教育,不管有人干了好事还是坏事,她都让全班一起深挖思想根源。比如地上有个粉笔头,有人顺手捡起来放在盒子里,被这位老师看见了,一定要在班会上表扬一番,然后问“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想到把粉笔头捡起来?”要是同学回答“没什么想法,就是顺手”,这种答案可过不了关。老师循循善诱:“怎么可能没有想法呢?哪怕你打个蚊子也是有想法的。蚊子咬了你,皮肤把痛的感觉传给大脑,大脑一想这是蚊子,我要打他,然后才命令手做出打的动作。”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终于认识到好的行为来自于好的思想,并且主动在看到粉笔头——弯腰捡起来——放进盒子之间补充出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讲道理真的起了作用,以后再有同学看见粉笔头掉在地上,原本一弯腰的事,现在都要经历一番思想斗争,最终放弃把它捡起来的念头。
可奇怪的是,这番功夫对于制止“坏人坏事”却似乎没起什么作用,该下课打架的照样下课打架,该上课不听讲的照样上课不听讲。不知道老师有没有挫败感,我却反正是对这事纳了很长时间的闷。后来我才知道,打蚊子是一种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参与,更没有心理活动。打架和不听课倒是涉及到比较复杂的神经活动和心理活动,可是,道理熊孩子们早已听得耳朵起了茧子,不需要老师再讲。但明白不等于相信,更不等于会照着这个道理去做。
怎么才能让他们把“道理”变成行动呢?俗话说“不见棺材不落泪”。不论对孩子还是对老板,与其没完没了地讲道理,倒不如让他们见一见棺材。《红楼梦》的薛蟠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薛姨妈管不住,请出贾政来也管不住,就连薛宝钗劝他,“说的话句句有理,难以驳正”,可他照样我行我素。直到被柳湘莲暴打一顿吃了亏,身体遭罪,面子也挂不住,不得不躲在家里装病,这才慢慢意识到自己“文不又文,武又不武。虽说做买卖,究竟戥子、算盘从没拿过。地土风俗,远近道路,又不知道”,于是决定出门历练。薛蟠突然醒悟,搞得薛姨妈有点不适应也不放心,不过宝钗说了,“他若是真改了,是他一生的福。若不改,妈也不能又有别的法子。”
这句话非常有道理,他要是自己不改,别人讲再多道理都是没有用的。促成薛蟠这次转变的最重要因素是挨打。事实上,不论孩子还是老板,挫折都是成长道路上不可替代的经历。孩子早上起床磨磨蹭蹭,家长怎么催怎么讲道理也没用,直到有一天他因为迟到进了办公室,第二天保证动作麻利起来。老板有时候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有意无意地忽视某些潜在的危机。作为下属,你有责任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出来,但你没法强迫老板听取你的意见。这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等,等着老板往坑里掉。
2. 情绪管理至关重要
孩子遇到困难,家长不能冷嘲热讽。孩子迟到在学校挨了批评,你要是说一句“我天天叫你早上动作快点,你不听”,孩子在羞愧之上对你这话的反应一定是排斥。这时候如果你说“没关系,明天早点叫你,我们就不会知道了”,跟孩子共同承担责任,摆出一起解决问题的姿态,才会得到积极的结果。
同样,要是老板掉坑里了,你千万不能流露出一丝一毫幸灾乐祸的意思,也别到老板跟前去显摆你多么有先见之明。你要是跑去跟老板说“我早说过这么做会出问题”,他听了心里肯定不受用。如果你说“我想过这么做是不是有风险,可没料到真会出问题”,这就主动把自己跟老板放到了同一阵营里。老板不是傻子,他明白你是在提醒他,你之前做出过正确的判断。这时候,十有八九老板会“大度”的“原谅”你没有预见到问题的发生:“过去的就算了,我们来看看下一步怎么办”。听了这话你也别觉得委屈,这其实是老板在给自己找台阶下了。接下来你可以把以前做过的方案重新提出来,最好是在语言上做一些调整,让它看起来更像是针对这次失误提出的修改计划。
跟老板的这种心照不宣有两个好处。一是不管道路有多曲折,总算是帮助老板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走过了弯路,老板会更加认识到你的价值,而你在帮助老板应对困难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也能帮你赢得更多的信任。
当然掉进坑里,谁心里也不会好受。老板也不例外,也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因此,你如果想用挖坑掉坑这一招来取代讲道理,学会帮助老板管理情绪就变得非常重要。这事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关键在于两点。首先,任何情绪管理的第一步是把情绪发泄出来。一股劲儿上来,孩子哭个没完没了,这时候你说什么也没有用。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一个空间,让他们哭,把情绪发泄出来以后,再谈下一步。成年人也是需要发泄情绪的。苏东坡在给朋友的一封书信里面感叹过“忍痛易,忍痒难”,“忍痒”就是情绪长期压抑得不到发泄的状态。如果你预感到老板有发泄情绪的需求,最好躲远一点。也许你跟老板关系很亲密,希望在这个过程中陪伴他,但事实上这么做效果往往不好。一方面是因为谁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有人在场,这种发泄不会酣畅淋漓。另一方面,发泄就意味着对情绪不加控制,很容易引起误伤。
在适当的发泄之后,你可以出来帮助老板走回正轨,俗话叫打圆场。这时候,根据老板的性格和你跟老板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不同的做法。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恰如其分的幽默,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天晚上,我女儿贪玩不肯睡觉,怎么劝都不听,一下子脾气上来,小姑娘歇斯底里的大喊了两声“不”。我压着火说:“你说不,我没法帮你,能告诉我你想干什么吗?”
小姑娘一时语塞,哽咽了一下,说:“我想游泳。”
我乐了:“这么晚了,你去哪儿游泳啊?”
“我去……我去……”小姑娘一下子看见了床上一个拳头大小的布艺南瓜玩具,说:“我去南瓜上游泳。”说着自己就笑了,扑到床上,把南瓜压在下边,做游泳状,边游边笑,笑完就去洗澡睡觉了。
显然,南瓜出其不意地制造了一个“笑果”,用一个成本极低,效率极高的方式化解了由情绪失控引起的紧张。如果没有那么凑巧的“南瓜”,就需要你主动制造一些幽默来调节气氛。王熙凤是此中高手。大太太奉了大老爷之命,去跟贾母讨鸳鸯来做妾,老太太火了,把在场的所有人挨个骂了一遍。等到老太太的气消得差不多了,王熙凤站出来说“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几句插科打诨,“说的众人都笑起来了”,一场情绪大爆发就此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