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中学四连十五排重走野营故地记实
作者 陈建平
三、回望历史行当今
第二天上午行程安排是打卡港口博物馆和梅山湾沙滩公园。 走进海螺形状的港口博物馆,就走入了时光空间,各展厅的布放,回溯着一段段历史过往,场景逼真形象,展品琳琅珍贵,呈现了我国港口的历史演变,也真切感受到港口发展的沧桑巨变。
我们现在身处的北仑这一区域,曾是偏僻的乡村,落后的渔港。回想当年的行军路上,在昆亭海岸迎着寒风行进时,举目远眺海天一色,感受到的是严冬的萧瑟。但何曾想到弹指几十年,这里一带已成为世界的东方大港,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感觉我们曾经走过的这片土地的历史厚重,由衷地发出我们的赞叹。
走出沉淀历史文化的港口博物馆,来到梅山湾沙滩公园,感受蓝天碧海给予的温存。 沙滩公园于2018年7月正式开放,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人工沙滩,得天独厚的蓝色湾区是滨海休闲度假的游乐胜地。 走入公园,是此次活动最为轻松的时刻,踏上柔软沙滩顿感心旷神怡。蓝天碧海的背景下,大家漫步徜徉,或高歌或轻舞,兴奋时得意忘形,洒脱无拘。女同学摆起各种身姿轻盈飘逸,尽情嬉戏。一种表情,一个动作,都是在向无悔的青春致敬、向磨砺的岁月感恩。当最后一个个纵身一跃,一张张展翅翱翔的照片定格时,使人感受到曾经的青春并没有远去,如今芳华依然且生气勃勃。
四、白峰再忆青春时
白峰,是我们这次行程的最后一站,而白峰中学则是当年结束野营的返程点,对此我们有莫名的感慨和向往。 50多前我们是在夜色中与白峰道别,今天我们在午后阳光下奔赴那里。
驱车来到学校,年轻的李校长等人早已在大门口迎候,在边听着李校长的介绍,边讲着我们的来意时,我们一起走进校门。
在三月柔和的午后阳光下,田径操场上的一些学生们正舒展着身姿,洋溢着他们的青春活力。看到这一切,在场的老师提议,让我们走入操场再次体验学生时的体育受训。当全体排成队列后,在朱琪芳“立正稍息、向左看向前看”等一系列的口令下,我们即时反应、动作规范、报数响亮。随后又齐唱起耳熟能详的“社会主义好”等当年歌曲。随着情绪的激昂,我们开始活动身体,和着“一二三四”有节拍的呼声,在田径场上跑动起来,学校的老师则手持相机在队伍前后抓拍录像,也为我们助威。
虽然我们已年迈,跑态略显笨拙,但也坚持跑了一阵。 在校方的盛情下,我们步入教室,当看到室内大屏幕上显示的“热烈欢迎镇海中学四连十五排回家——白峰中学 2024、3、29”大字时,我们为之动容,为学校温馨暖心的安排布置而深受感动并湿润眼眶,每个人都不由自主的在屏侧依次留影,全体也欣慰地合影留念。
围桌座谈时,文雅干练的女校长对我们当年的野营活动充满敬意,也对野营情况提出了一连串的发问?“为什么有这么一场野营?野营途中苦不苦?途中有没有同学掉眼泪?家长是否支持或同意?大家能否经受住这样的行军考验?”
听完这些提问,我们感觉这不是难以回答的问题,自入学初中以后,我们把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认为是很自然的事,从没考虑过苦不苦、累不累,想到的只是要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加强自我世界观的改造。因为那时候我们耳畔经常响起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时刻想到的是“要把红旗插遍全球,我们是当然的旗手”的信念 ,只要学校一声号令,老师一个通知,我们就会积极响应。那个年代我们经历的锻炼多了去了,如在盛夏酷暑下,到农村田间参加双抢劳动,每学期也到深岙大山处的学校农场经受人生磨砺。
不断的询问,不断的回答,确实我们那时候年少,当年镇海中学从一连一排到四连十五排的15个班级中,我们四连的十四、十五排是最低年级的两个班级,而我们所在的十五排,虽然平均年纪最小,只是13、14岁左右的初中学生,但意气风发,不畏困难,与大部队一路同行,没有一个人叫苦掉队。
野营路上,我们进行访贫问苦,忆苦思甜;早上晨操列队军训、晚上大家通铺紧挨;夜间还要在寒风中二人二个小时的轮岗执勤,时不时半夜还有紧急集合。在数九寒天时节经受一番意志磨练、精神洗礼。后来我们的四连,也成为镇海中学历史上唯一受过表彰的“四好连队”。
五、没有终点的野营路
一天半的怀旧行程,在与白峰的告别声中结束了。感谢白峰中学的热情接待,也感谢李校长抛出的话题:当今社会少年儿童被骗失踪现象时而所闻,校园霸凌事件也频频发生的现实下,李校长这一连串的“灵魂之问“引起我们对教育、对人生的再思索、再认识、再启迪。
李校长与我们的问答中,让我们对上世纪60年代末镇海中学开展的那场野营拉练,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有力的诠释,也使得我们的此行赋予了新的内涵,显得更有意义。 是当年全校800多师生组成的野营队伍,以不怕困苦、团结互助;顽强作风、坚韧斗志;服从指挥、勇往直前的风貌气势,形成了当年镇海中学的一种“野营精神”。 而这种野营体现出的精神是当年全体师生不怕艰辛,战胜困苦中凝成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仍弥足珍贵,理应维护弘扬。
车行驶在返程路上,此时,想起了54年前在白峰挥手告别的那个夜晚,那天出发前的晚餐,记忆中比平日稍有改善,多了那么一块肉。但每个人都知道,行程安排是通宵艰苦的夜行军,定于第二天的早晨到达江南渡口。出发后开始大家还是精神饱满,但一到下半夜便困倦来袭,走路开始踉踉跄跄。到后来有的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只是机械地摆动着腿,有的迈着脚步却跌跌撞撞,走着走着撞上了前面同学的背包上;也有同学不知不觉走出路道,走向小河边,在大声向他疾呼后才从梦睡状态下惊醒,停止脚步而折回。 今天我们坐在车上行驶在返程的路上,想起50多年前,我们青春年少踏上行军路,是日行夜宿,历经10余天的拉练后,披着新年的第一缕晨曦凯旋。如今我们两鬓斑白是乘车寻访故地青春足迹,俯仰之间,人生沧桑,更觉得要不忘初心,珍惜当下。
此刻,又想起了前一天到达的晚餐上,在把酒言欢的浓浓氛围中,大家举杯预祝这次活动的圆满。
致谢活动的发起策划者吕齐鸣;热心的组织者陈利利、施金飞;还有驾车者贺迎一、周刚毅、陈钢、吕习工。当沈佳音排长又一次唱响那我们熟悉的《往日时光》时,16位参与者应声附和共鸣,歌声中流淌着我们初中二年多的校园年华和50多年来的同窗情缘。
车继续行驶,前面已是晚霞满天,夕阳余晖下,明天又会有新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此时,我想起李校长的一席话:“白峰中学虽是野营拉练的终点,也是流金岁月的源点”。是的,岁月不居,生活如歌。我们心中的野营路并没有结束,白峰是返程也是新的起始,路正温馨地伸向远方……。
二〇二四、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