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龄段的划分我向来都是模糊的。尤其是对于过了而立之年的人,我更喜欢称之为中年人。只是有些中年人更喜欢略过老年人的阶段,直接奔赴死亡的前线。究其原因大概都会归整为“压力”。
前两天我在一个社交软件上看到一篇文章,一个年仅33岁的创业者从22楼一跃而下。看到文章的开头我就迫不及待的想知道22楼到底有多高,虽然我就住在22楼但很少垂直往下看。我趴在窗户上垂直视线往下看,哇,原来这么高啊,就像站在地上仰头看过山车最高点与地面的落差那样高。如果从这么高的地方跳下去会不会就像坐过山车走垂直距离那样的惊险刺激呢?反正每次我坐过山车都有一种“魂不守舍”的感觉。如果说跳楼是被压力所迫,那为什么不选择做过山车呢?如果还觉得不够惊险不够刺激,还可以选择跳楼机,跳楼机更能的传递跳楼的感觉,也许跳楼机的发明初衷就是为了缓解现代中年人的生活压力吧。
文章看完我就在想他为什么在创业即将成功的时候选择跳楼呢?从某种角度讲他已经是很成功的了,有车有房有千万的资产,已经处于金字塔的上半层了。后来我想来想去,唯有一种可能能解释我的困惑,慌不择路。如果让他再选择一次,他也许会选择坐过山也许会选择是更加刺激的跳楼机,但他绝对不会再去选择跳楼。每个人都有钻进死胡同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濒临绝望的时候,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没有谁的路是一马平川的。遇到了困难,遭遇了挫折,我们大多数时候会慌不择路,对于未知的明天我们只能用赌的心态去面对,对于无法掌控的将来我们只能顶着压力数着星星一分一秒的度过。
我有时候也会想到死亡,如果说死亡就代表着结束,那么我们活着又是为了什么?从生物学的角度讲,我们可是打败了数以亿计的“兄弟姐妹们”才降临到人世间的,如果我们不坚挺的活着还有何颜面说自己是“精兵强将”呢?讲大道理谁都会谁都懂,只是当事情落到自己的头上时就会慌不择路,就像是过街的老鼠不知道该往哪里逃窜,总想着事情快点过去,这个过程太痛苦了,我们想要更快的看到结果,这样我们才能安心,无论结果如何,至少我们不用再揣测,不用再提心吊胆的等。结果过后就是冷静的思考,就像是过街老鼠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可以躲藏的地方,暂时没有生命威胁。
很早我们就学过,活要活着有价值,死要死的有意义。不过就现在的社会形态而言,不是每个人都能活出自己的价值,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死的有意义。对于死的是否有意义,这个需要留给后人去评判,我们眼下能看到的就是活着。活着是否有价值,完全取决于自己想怎么活。有的人向往自由,喜欢云游四海遍历大江南北。有的人向往安宁,喜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还有的人向往繁华,喜欢待在人多的地方畅聊天下。所谓的价值,不是依照别人的口供,而是依托自己内心的向往。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衡量别人的生活的方式。我们不能说见到一个乞丐就觉得他(她)应该去死,每个人都有选择生的权利,当然也有提现选择死的权利。
对于一个即将走向人生巅峰的人突然选择了放弃,这是被很多人所不能理解的。到头来人们都会归咎于压力,只要有年轻有为的生命体选择非自然的死亡都会被归咎于压力。对于同样都是而立之年的那些人们而言,谁没有压力?一个人三十四的中年人蹲在在路灯下失声痛哭,路人问其原因,是因为父亲得了癌症多次化疗都不见好转,白天太慢,家里的事又多,平时不敢释放情绪,只是当天家里没人才走出来释放一下自己的压力。路人望着哭过之后的中年人抹着眼泪向家的方向走去,可以想象,他回到家又是一副坚强的面容迎接他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很多时候我都会认为,活着就是一种对死亡的救赎。我不知道你们会怎么理解活着的意义,反正我偶尔会觉得,既然允许我活着,那么就必然有活着的意义。无论是痛苦,无论是幸福,我觉得这都是一种意义的表现形式。再过几年我也到了慌不择路的年纪了,就连现在我都觉得困惑,把我不住生活的舵,找不到人生的方向,理解不了生命的意义……
人生无所谓好与不好,只要能健康的活着,我觉得这就是对于生命最好的告慰。借一副皮囊游走一生,经历过生的绝望,体会过死的恐惧,有过幸福的瞬间,也有过万念俱灰的一刹那。对于经历过生死的人们而言,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活着的时日,也更加敬畏死亡的来领。压力谁都会有,而且是与生俱来的,欲望和压力是成正比的。欲望是个中性次,好的欲望能催人奋进,坏的欲望使人堕落。
当压力迎面而来时,我们可以先暂定思考,让自己静一静,不要被欲望和压力的夹击下迷失了自我,最终选择慌不择路。你我都不是猫,没有多余的生命用于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