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在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得到缓解,各地陆续下调疫情防控一级响应,公布学校开学时间,允许餐馆酒店等服务行业开业,然而四川允许麻将馆营业的消息一度登上了热搜,成为全国人民讨论的焦点,许多网友感慨评论“终于可以搓麻将了!”
大家对麻将馆营业的特别关注,反应出国人对打牌的热衷程度。
1.“小赌怡情”的想法让赌博成了许多人的精神寄托
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小乡村,逢年过节你都会发现总有那么几个人会在桌子上进行他们所谓的“贻情”项目,而旁边往往还会有许多观战的人,四川话称这种行为“抱膀子”。在这堆人中,不论身份,不论男女老幼,从你坐上那个位置开始大家就是平等的,输赢各凭本事。当然有那种商务性质的局,这种一般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放水让对方赢,赢的人开心了自然好说话,而参与放水的人却一定得有放水的本事,即想让你赢你才能赢。
我的印象中,在乡下,打牌风气更甚。也许你会想乡下大部分都是农民,每天种地耕田已经耗去大半时间,何来时间打牌。反过来想,正是因为乡下大部分都是农民,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务农,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别的活动可供消遣,这时打牌则成了他们的主要活动。除去平日的闲暇时间,由于中国乡村布局紧凑,乡亲们房屋之间相隔不远,平时走动频繁,加上走亲访友,邻里亲友间的牌局更容易组织。在乡下走亲戚你会发现,不管红白事还是生日宴请,除了帮忙打杂的人外,大部分人都凑成了一桌一桌的牌局,扑克、大贰、麻将,各种打法都有。而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和各种娱乐场所的发展,使人们分散了注意力,虽然居住在城里的人比乡下有更多选择的娱乐活动,但各种棋牌室依然前赴后继地开业,并且人满为患。
2.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了人们打牌的底气
麻将起源于中国,可追溯至明清时期。中国名人中也有不少喜欢打牌的,比如梁启超就曾说“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胡适也曾专门写了篇题为“麻将”的文章,虽然批斗麻将为第四害(前三害指从前革新家说的鸦片、八股、小脚),但他晚年时期也曾一度靠太太打麻将赢钱来维持生活。
打牌这项活动自古就有,但为什么到今天愈加受欢迎。我想这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我是个80后,从小生活在乡下的我见证着周围人对打牌的热爱。逢年过节,一家人欢聚一堂的时候都不忘在牌桌上活动一下,大人打牌小孩围观是常态,有时人手不够甚至会让小孩子凑数,这种情况一年更甚一年,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家的孩子都慢慢长大,现在的每一次家庭活动,我们一家十几个人能凑齐四桌牌局,加上周围邻居的加入,那场面够赶上棋牌室的热闹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从金额上看,打牌的赌注也从小时候的几毛变成了现在的几块甚至几十块。有的人一场牌局能输掉一个月的工资。
对于外出打工的人,刚刚回家的时候打牌一般出手比较阔绰,因为攒了一年的钱,终于有机会能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经济实力,然而时间越是过得越久他们越没有底气,有的人不仅输掉一年的存款,甚至到外出务工时还会欠下一笔外债,灰溜溜又继续挣赌资去了。而我相信这样的打牌风气在食不裹腹的四五十年代是没有的。
3.自控能力差
研究发现,人在赌博的时候大脑内会产生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它会让人产生愉悦感,渐渐地人就对赌博产生依赖,这感觉能使人上瘾,一般来说,当一个人嗜赌成性的程度越重,内啡肽的分泌就会处在越高水平,这些病人如吸了毒品一样。多数病人在每次输了钱后,心情很差,但只要一开始赌博,马上情绪高涨,兴奋不已。
打牌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所以你会发现一旦开始打牌,很多人的情绪会不受控制,有的人甚至紧张到手抖,许多人一旦开始打牌便不想停下,或者在结束牌局后依然沉浸其中,他们大多数没办法控制自己,只要有牌局便有冲动。我有一个亲戚,因为爱打牌,常常跟媳妇吵架,后来下定决心放弃,自己用刀砍下了一根手指以明志,但是十多年过去了,他现在依然流连于各种牌局中无法自拔,每天带着伤残的手指上阵,这样的自控力,估计得砍掉十根手指才能戒掉赌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