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铃终于响了,我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了教室。一群学生急匆匆的叫住我。有事吗?
他们七嘴八舌的说,我们老师让我们课间去办公室背书。英语在不在?数学老师在不在?历史老师在不在?我被学生问的蒙圈了。“课间你们休息去,干嘛去背书啊”?“你们不去厕所啦。不去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哪有时间”?“不行!老师。我们不去的话要挨批的”。“好!好!好!你们去吧”。
果不其然,办公室里早已云集了大批的学生。他们三、五成群分布在几个办公桌周围。历史老师问,法国二月革命是哪一年?“这个老师我还真不知道!但我知道二月革命是怎么回事”?“激烈地反对七月王朝的斗争,要求改革选举制度,实行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都让你记多少遍了,到现在还不会”?“老师让我看一眼我就会了”。“你真“聪明”!“回答问题,还让你再看一眼”。另一个学生突然说老师我会,“1948年,不!是1848年”。那老师我也会啦。“不就是1848年吗”?“好,算你们过关了”。办公室一阵哄堂大笑,历史老师也笑了。“你们就赶快出去,后面的接着……”。
这时又听见,数学老师在提问“平方差公式”。只见那个小男孩,吭吭哧哧的说,a减b的平方等于a方减2ab加b方。数学老师“啪”一下,把书摔在桌子上。都做多少题,讲多少遍了?你还和完全平方公式混淆。再想想。那个同学胆怯的站了几分钟,若有所思。小男孩终于说出了问题的答案!老师一脸微笑,这就对了嘛。只要好好去背,还有记不住的。我一脸茫然。
英语老师这边更是精彩。学生滔滔不绝的背诵英语课文。可是我一句也没有听懂。也许是教语文的原因吧。可能是因为老师感觉课间时间不够了吧。想出了更好玩的办法。让孩子去背诵接龙。一群孩子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把课文总算背完了。
上课铃终于响了。办公室又恢复了平静。老师们各自拿着书本又去上课了。真的好累。我把身体往后一仰,躺在椅子上。突然想到我还有一节课呢。于是拿起书本,又开始下一课的征程!
走进教室,发现孩子们,从课桌内慌乱地拿出语文课本。“好!孩子们!,我们今天来学习第15课。第15课有没有预习呀”?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没有一个孩子回答。从孩子那些胆怯的脸上,我看出了问题的答案。只好先让孩子去自读课文,找一找生字词。这一节课,学生似乎没有学到什么,就匆匆下课了。
办公室又重演了课间的喧闹,久久不能平息。这群可爱的孩子就是一群讨分者。他们想在这激烈的竞争下取得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为以后能过上好日子而拼搏着。我沉思良久,这群“勤奋”的老师不正在帮助他们完成梦想吗?不也是一群讨分者吗?也许有一天,我会加入他们的行列,想到这些,我哑然了!不敢再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