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旧文,存在草稿箱,现在看,很多问题都已经迎刃而解,发出来,记录曾经的困惑)
我第一次见共读是在王老师的班里,八九个孩子,一个老师,围坐在沙发上,大家轮流读书,老师和学生偶尔提一个问题,大家互相解答,有时你来我往好几回合,闪耀着思考的火花。
我太向往这种状态了。
尽管我们班有25个孩子,我也让他们围坐在地毯上,也产生了共读过程中的第一个问题:你挤我我挤你,一会儿伸腿一会儿趴着,很难安静。
共读开始了,我们挑选了班里最好的孩子分角色读,于是出现了第二个问题:有人眼睛不看书,光竖着耳朵听;有人在看书过程中时常游离。如果邀请更多普通孩子阅读那就更可怕了,对于耳朵来说简直是场灾难……
讨论环节,孩子的提问,问题表述不清楚,导致同伴无法理解以至于不能作答;对别人的提问不感兴趣所以干脆不思考(这部分孩子对学习中的很多事情都不感兴趣)也不做答;起来回答某一问题表述不清楚,无法产生有效交流,让很多人因此中途溜号…
那是怎样的八九个孩子,全市最好的,就算是我们班最好的八九个孩子,我相信效果也会大有不同。
我们是怎样的25个孩子?心理年龄低的,习惯性游离不听的,想听但是听不懂的,一句话读不通的说话结巴的,上课不敢大声回答问题的,长期被欺负随大流的…
这样的结构差异,怎么可能使用同一种上课思路?如此罗列出来都觉得自己可笑!
为什么要给自己给孩子那么大压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