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而立,再来谈成长,有点装嫩的嫌疑。人生行至此,并没有达到我的梦想之地,感到很迷茫,很焦虑。
迷茫-人生路口,不知往哪走?
我一直在思考,要不要继续这份养老式的工作?一开始,这是父母的期望;慢慢地演变成了温水煮青蛙,想跳,可是不知道跳往何方?与工作相关的证,考了个遍,而后又去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了,满心欢喜以为会开始一段新的旅程,可是一切照旧,生活的死水不起丝毫涟漪。
焦虑-人生就该这样了吗?
很遗憾,到现在也没有混出理想中的自己。年纪越大,越觉得时间可贵。一边想要陪伴孩子,一边想要自己成长,鱼与熊掌,似乎不可兼得。
想,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做,就对了!
想得多,不如开始做一做。自从去年参加了行动营,自己做事的效率明显提高了。所以果断报名参加了读书营。“天上不会掉馅饼”,想要改变,只有自己迈出第一步。报名参加读书营,刚开始兴致勃勃,可是等到与同桌交流后,突然产生了莫名的恐惧,10天10本书,怎么听都像是天方夜谭。
同桌分享了郑昊老师的读书方法,随后我又自己找了些其他读书方法学习。我想,既然别人都能走下去的路,我为什么要打退堂鼓。
读书,多思考,多行动。
10天,我读了10本书。这些需要执行力的书,是催眠神器,基本翻几下就看不下去了。后来了解到“功利读书法”,不由一阵窃喜。这个方法不仅可以抓重点,还能可以节约时间。
现在我把10天读的书再拿起来看一下,觉得里面很多知识都是融汇贯通的。今天在路上走,不禁想到,人生所有的事情归于本真,都会简单的多。读书,做人,都是一个理。
10天10本书,我坚持下来了。
第一天,《养育男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要给男孩找个优秀的男性榜样。有个优秀的人带着走,人生会少走很多弯路。我想不仅我的男孩如此,我也是这样。既然有读书营这么好的平台,自己就要努力跟上大家的步伐。
第二天,《少做一点不会死》,地球缺了谁都会转,我们少做一点真的没关系。但是这个“少做”旨在减量不减质。把生活过慢,把生活过好,集中精力,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从小事开始,养成好习惯,坚持下来,就会觉得人生不再忙忙碌碌,无所作为了。
第三天,《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不要把压力当做是有害的东西,要把压力与有意义的事情联系起来,当做资源,去攻克一个个困难。
第四天,《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一定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优势和他人沟通。把关系控制在一个尊重的层面,倾听别人的心声,有时候少说会得到更好的效果。解决冲突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合作,不要意气用事,合作才能共赢。
第五天,《横向领导力》,修炼好自己的本领,与同事一起制定目标,共同参与计划、反馈、修正目标,大家才会一起走下去。
第六天,《批判性思维工具》,要有批判性思维方式,不能屈服于外在压力和内在自私的想法,尽量客观看待问题,才能跳脱出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七天,《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讲了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己解彼、统合综效、不断更新这七个习惯,通过利用好这些习惯,个人发生从内而外的改变,进而自己周围的世界也会悄悄发生改变。
第八天,《稀缺》,不要有稀缺心态,不要觉得这也缺,那也缺,从而降低自己对事情的认知和执行力。眼光要放长远一些,增加自己可支配时间,多思考,多做一些对自己重要的事情。
第九天,《跃迁》,专注于自己的长处,集中力量,持续发力,一定要打破自己狭小的思维,站在系统的角度看待问题,提升自己的战斗力。
第十天,《极简工作2》,主要讲怎样将工作中的邮件、文件分门别类,一目了然。另外团队合作要讲究规则,个人工作要把控节奏,关闭一些对自己形成干扰的事项。工作做得开心,生活就会过得舒心。
10天写作感悟
“生如逆旅单行道,哪有岁月可回头。”我不想回头,也不会回头,于我来讲,每一天都是新鲜的一天。特别是和点评组的小伙伴们一起,感触更深。
以前,我多么怕背上文青的标签,可是现在我不怕,那么多老铁在学习的路上奔跑,原地踏步的人才更该害羞吧。
无惧他人的眼光,做我自己,做更好的自己,一路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