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壹默了然
(以下来自朋友口述)
我和老公是普通家庭出身,辛辛苦苦靠自己打拼,混到公司中层管理。
正因为我们受过起点低的苦,所以总想着给孩子更高的起点,希望他能上最好的学校,融入到更高层的圈子里。
从孩子的胎教开始,我就规划好了,一路从早教开始,铆足了劲儿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
我们家庭的收入,是足以负担得起国际学校的费用。但是自从孩子进了国际学校,我们还是狠狠地被现实打脸了。
01
我和家长玩不到一块儿
我本想着,读贵族学校的孩子,家庭往往非富即贵。不但孩子可以有好的朋友圈,我们也可以多认识些家长,结交能人,融进对方的圈子。
可是我忘了,要进入一个圈子,不是说在一起就行。圈子文化的真谛,那就是等价交换,你得有硬实力才行。
你没有实力,挤进去就是被笑话。
表面上看,我们混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其实还是在打工阶层,进去就是基本处于生物链底端。你离他们越近,就越知道融不进去。
家长能玩到一起的,都是实力差不多,一起出去玩,谁也不攀着,谁也不拖累。
和经济条件大多数都优于自己很多的人相处,别说人脉,日常生活都觉得有压力。
人家的孩子报辅导班都是一对一私教,还报马术高尔夫,你家孩子报不报?
学校每年都组织海外研学活动,每次几万块,班上同学都去了,你家孩子去不去?
人家的小孩放假国外随便跑,你家孩子难道天天呆在家里?
接送孩子的时候,面对一排排上百万的高档车,你开辆小破车,心里能没有一点自卑?就算你自己不在意,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在乎。
老师要求发送作业视频,别人家都是电影中的豪宅,而你家显得太过寒酸。
你刚给孩子买了支LAMY,同桌家长买了一整套,各个颜色的都有。
同学办豪华生日派对,礼物至少是上千的乐高。
和几个家长一起带孩子出去聚个餐,随便一餐就是上万,轮流做东,你能掏几次?
商量一起去旅行,你想买早上的打折航班,别的家长嫌太早,想让孩子们多睡会,要买中午的航班。一张机票瞬间贵了六七百,一家三口要多掏两千元,下次你还去不去?
人家家长全心全意为孩子们的学习保驾护航,有自费购买净化器送到班里的,有积极做学校志愿者的,有大会小会扛着单反,后期还负责修片的。这些都要付出钱付出时间,我一个996,如何分身?
我们家就像穷人掺和在富人堆里,常常被吊打。
说到人脉, 除了认识,关系不会再近了。
这些家长素质普遍较高,见多识广,除了聊孩子聊学习聊八卦之外,你有和人家讨论行业形式的见识吗?你有和人家讨论艺术品的见解吗?就算是讨论护肤品和服饰品牌你都不得不选择闭嘴,因为没用过那么多。
人际≠人脉,认识≠认可,想通过这种关系拓展事业,想都别想。资源是给有能力使用的人提供的,任何一个人,都很难赚到超出你认知范围和能力范围的钱。
圈子圈子,圈内互不嫌弃,圈外互不兼容。圈子里的人,只会跟自己圈子里的人玩。
《金星秀》中,潘石屹向哈佛捐款6亿,说是资助在哈佛上学的中国的“贫困生”。金星一针见血:你们有钱人只帮有钱人。
如果双方的能量相差太大,即使人家给你机会,你都没有能力去抓。
02
孩子成了班级的局外人
家长贫富差距过大,家长尚且感知到压力,而孩子受到的打击是最直观的,很容易让孩子变得不自信。
电影《长江七号》中,周星驰扮演的工地打工仔让孩子读贵族学校,孩子能融入他们的圈子吗?非但融入不了,还会受到排斥。
这种情况下,无非是家长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却苦了孩子。
现在孩子都挺精的,互相之间的贫富差距,他们自己是能感觉到的。强行把孩子塞进比自身高的阶层里接受教育,极不对等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会让孩子显得格格不入,变得自卑敏感甚至虚荣浮夸。
圈子这东西,其实取决于你的。你自己是块铁,你圈子里就都是铁。你自己是块金子,圈子里肯定都是金子。你要是铁,你去了金子的圈子,你只会自卑,甚至更黯然失色。
挤不进去,不要硬挤,就算挤进去了,也只是局外人。
所谓的上进,不是强行让孩子突破社会阶层,而是引导孩子在现有的条件下强大自身,再谋求阶级突破。
03
让自身强大才是王道
圈子是很重要,不然何来孟母三迁?
要想维持一个“圈子”,至少要所有成员水平差不多,才能互通有无。没有水平的时候,不要去盲目追求,反正你再折腾也进不去。
现在的一些父母,自己不琢磨怎么能在事业上开创一番新天地,而把所有的希望都押注在孩子身上,这样孩子背负的压力就太大了。
给孩子最好的没错,但打铁还需自身硬,最重要的一件事,让自己的收入增加起来。
印度电影《起跑线》中,主人公家庭虽然土,但是人家不差钱,尽管一开始格格不入,以后靠物质也能慢慢融入到上层。
任何时代,让自身强大,永远是最靠谱的选择。
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好圈子,家长还是从自己提升做起吧。
· END ·
作者:壹默了然,文字里诗意,烟火中成长,喜欢用电影解说世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