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灯闪烁的电影院休息区里,一个60多岁的农村老太太坐在就餐的桌椅边,一手拿着一小包薯条,另一手将一根根薯条塞到自己嘴里,一边嚼着一边看周围的景致,眼神略带茫然。拿着薯条的手粗大发黑,手里的那一根薯条细小发白,她身与穿暗色的棉服,头上戴着衣服上的帽子,就像是那粗大发黑的手掌与手中细小白色的薯条不和谐一样,她的形象和举止都与自己身处的这个环境也显得格格不入。
不过,再看她身边的人,就会否定以上这个定义。而会觉得这一场面是如此温馨,她是一个如此幸福的人。
在她的身边,与她一起坐在桌子边的有自己的儿子、儿媳,还有嫁到外地过年回娘家的女儿,以及小外甥。大年初四晚上,孩子们带她出来看电影,现在还不到电影入场时间,他们便买了一些零食坐在这里边吃边等。
于是便有了上面描述的那一幕,儿女带她出来看世界,跟随儿女的脚步见识新的事物,即便是穿着和举止与电影院的环境有点不相配,她依然因着幸福的缘由而显得年轻时尚,依然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对于乐于尝试各种新奇的年轻人或者是在城里人来说,去电影院看场电影院实在是正常不过了。而对于一个终日与庄稼地和灶台打交道的“下里巴人”来说,则是一次很是新奇的体验。总觉得, 电影院的观众应该是阳春白雪,偶然出现这样一个反差极大的人物,即便是电影未开场,也有了很多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