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高温持续。
想起几十年前,夏天天热,下午四五点就要在门外扫出一块地,不断洒水,等太阳下山吃过晚饭,在洒过水的地面铺上凉席,芭蕉扇有一搭没一搭地扇着,蚊子也多,不过被咬了就拿香花抹抹,无所谓。有次老爹出差捎回来两卷席子,一个是青绿色竹子表皮编织的,一个是灰黄色竹子芯材编织的,前者凉水抹后很凉,铺下去姊妹几个都抢着睡,妹妹没有抢到,只好睡那个灰黄色的席子。当时还没有在意,第二天醒来,看到妹妹自己在那个席子上,到现在想起来心里都不是滋味。
那时只有一些大的商店里有风扇,夏天有时会几个孩子一起跑到有风扇的商店里,趴到柜台上吹风,不过营业员心情不好时会拉着脸赶我们出去。初中时家里买了一台浅绿色的台式风扇,放学回来书包一扔就站到风扇前吹,爽!现在都找不到合适的词描绘那种幸福。风扇叶片转起来就有风,有一次故意把手指从风扇罩子伸进去摸正转着的叶片,结果手指尖被割破了,流了很多血,谁也没敢告诉,家里没有人知道,现在右手中指还有个疤。
后来读高中,教室里连风扇都没有,都用硬纸板扇风,要是有一把花花绿绿的折扇,那就是小康了。我个子高,一直在教室后排坐,教室后面风倒是很大,窗户都打开,热风呼呼吹着,也能坐得住。高考那几天,几十人睡在教室改的宿舍里,大通铺,躺下不动都一身汗,睡不着,边上一个现在是某城市局长的同学不断安慰,“啥也别想,拿湿毛巾搭在胸口,睡吧”,这样也真能睡着。
读大学那几年享福了,在大连读书,凉快。不过放暑假要回到家里,回来从来都是想方设法跟同学聚。大热天跟几个同学骑着车,在村子边的土路上窜,汗水顺下巴滴,又热又渴,拐到边上西瓜地,看瓜的赶紧到瓜园摘又大又甜的西瓜,怎么说都不要钱。
大学毕业那年,约几个顺路的同学到老家玩,找了一辆面包车到郑州接我们。路上从车窗吹进来的风真热,同学几个坐了一晚上火车了,大家都很困,睡着一会就被热醒,热醒就是一身的汗。
工作后在洛阳,单身宿舍顶楼三楼,夏天几乎要晒透,房间里坐不住,硬板床烫手。晚上看新闻联播等着天气预报,预报次日最高温34度,高兴,总算比体温低了。后来结婚住到一个筒子楼六楼,装了风扇,但是夏天经常停电,有电了也经常没水。当时想,夏天再热,只要有电有水就总能对付。
到武汉后第一个房子还是顶楼三楼西晒,一个小风扇,热风,夏天晚上要在操场散步散到没有几个人了才回去,回去把凉席用凉水擦擦才能勉强躺下。隔壁装了空调,每次走过从他们门缝露出的凉气总叫我们想象,开着空调该是怎样的幸福。
第一个空调是个科龙窗机,天不热的时候买的,装好就打开,空调一下就吹出了缕缕凉丝丝的白雾,“好舒服啊!”,想着总算要安安稳稳过个夏天。不过真天热了,电压低了,特别不稳定,风扇都不能好好转,空调就更带不起来,还没有开起来忽快忽慢的风扇靠谱。
现在情况逐渐好了,房子换了两次,每个房间都装了空调,电路改造后再没有电压不稳的情况,已经无法想象离开空调的日子。这几天热,出门很快就会一身汗,诅咒着这个酷热的天气,再想想过去那些年,就发现日子真的在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