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上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农历八月,明宪宗朱见深病逝。
农历九月,朱祐樘即位,是为明孝宗。
朱祐樘执掌大柄没过多久,就有县丞上疏。
据《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记载,这一上疏,时在农历九月二十一日。
既然是县丞上疏,那就先说县丞。
在明代,县丞为知县的佐贰官,职级为正八品;职能是帮助知县分担县政,掌管粮马、巡捕之事。另,明廷规定,凡编户不及二十里的县,不设置县丞。
这位向皇帝上疏的县丞,名叫徐顼[xū]。
其时,徐顼是在山东的鱼台县(今属山东济宁)任职。
关于徐顼上疏的内容,《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有记载,其疏中所陈,大略如下:
“先母后之旧痛未伸,礼仪未称,请议追谥迁葬,其万贵妃戚属万喜等,罪大责微,请重行追究,尽没入其财产。”
《实录》所记徐顼的上疏,虽然言辞简短,但是,其中所含内容,却很是丰富:
一、皇帝已经去世的生母,其旧有的冤恨尚未得到伸张;
二、此前,对皇帝生母的丧葬礼仪,与其子现为皇帝的身份,是不相称的;
三、请求朝廷开议,对皇帝生母追加谥号;
四、请对皇帝生母进行改葬;
五、万贵妃的亲戚属从,在皇帝生母死亡一事中,罪恶很大,但是惩处轻微;
六、请求对万贵妃的亲戚属从,如万喜等人,重新追究责任;
七、请求全部没收万贵妃亲戚属从的财产。
看完徐顼的上疏,本当先论徐顼其人,然后根据其人,再来论定他上疏的初衷和用意。
可惜的是,关于徐顼其人,史料阙如。因而,无法用“知人论事”的方法来对此疏进行评定。但是,仅就徐顼的上疏而言,只要简单观察、仔细思索,就会发现,其间可论者实在不少:
第一,新皇帝一上位,徐顼马上就提出新皇帝生母死因不明一事,并请求朝廷将此事作为重大犯行,立案查究,进行处理。不知道,徐顼这么做,是为了邀宠,还是他真的就满怀正义?
第二,皇帝生母的死因,密于宫闱,就连皇帝本人,也不一定可以断言其间的准确情形,试问,身在宫廷之外的徐顼,他又是怎么知道,这其中就会有加害之事呢?
第三,徐顼将矛头对准已经死去的万贵妃,不知是他确知万贵妃曾行加害之事呢?还是他听闻了坊间对万贵妃其人不淑的传闻呢?抑或,他是要借此来打击先帝时期遗存今朝的万贵妃的旧势力呢?
第四、如果徐顼是以一贯之地满怀正义,先帝朱见深在位时,万贵妃其人其事,天下人当有耳闻,徐顼自然也不会例外。那么,对于这些关于万贵妃的传闻,不知徐顼当时可曾上疏,劝谏先帝,请求先帝远离女色之蛊呢?
第五、皇帝生母死去,完全不是一日两日之内才刚刚发生的事情,从皇帝生母之死到皇帝继位,这么长的时间段内,不知徐顼有没有上疏,请求查证皇帝生母的死因呢?
第六、皇帝生母之葬,是否合乎礼仪,对此,在皇帝还不是皇帝之前,不知徐顼有没有想到过这个事情?
……
这里,之所以这么较真地进行分析,目的,并不是要去苛责古人。但是,必须说明的是:
我不愿意用恶意去怀疑徐顼的正直,同时,我也不愿意因善意而放过人性的恶劣。
其实,可以说:
徐顼就是一面镜子,在那个时代,他可以照见自己的内心,也可照见那个时代的人性。
徐顼就是一面镜子,时至今朝,他仍然可以照见今人,照见今人的世故、趋附、钻营邀宠、见缝插针,照见时下全部的人性。
看完徐顼这面镜子之后:
我们不可以,一面讥笑古人,一面放纵自我;
我们不能够,一边苛责古人,一边自我堕落!
关于徐顼的上疏,要说的基本说完。
下面,就来详细看看,明代的朝廷是如何来处理这一上疏的。
曾经参与处理这一上疏的当事人——明人尹直在其所著的笔记《謇斋琐缀录》卷八中,对明廷处理这一上疏的相关情况作了记述,尹直在笔记中这样写道:
当今皇上刚即位,县丞徐顼就上疏,请求皇帝理清皇妣薨逝的缘由,以复不共戴天之仇。
这一上疏先下到内阁,由内阁拟旨(也就是由内阁先给出处理的指示和意见)。
当日,内阁主事者有万安、刘吉、尹直等人。这一上疏的处理,便主要由这三人论议决定。
关于这一上疏的处理,万安与刘吉的意见基本一致:
大约就是打算不做处理,即内阁不给意见,直接送进宫内,只说是请皇帝自行决断处置。
也就是说,当日政务的处理,大多都是由内阁先想好处理意见和办法,拟旨后,交由皇帝裁夺,再最终发布正式诏旨。那些内阁不想处理、不敢处理、无法处理的政务,会直接请皇帝自行处理,对此,皇帝可不作处理;皇帝也可给出指示,再发行至内阁拟旨。
对于这一上疏,万安与刘吉的意见是请皇帝自处,万安时为内阁首辅,所以,根据官场上的通例,万安的意见基本上就是内阁的意见。
内阁的意见既然明确,随后,内臣就将这一上疏带去皇帝处。在内臣带进这一上疏时,尹直还特意向其解释道:
并不是内阁不准这一上疏施行,内阁之所以请皇上自行处理的原因,只是想请皇上明示,在处理这一上疏所请的内容时,需要如何把握宽严轻重的程度,一旦皇上对此有了明确的态度,内阁也就好拟旨批示办理了。
内官将这一上疏带进宫内之后,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天,但是,还是不见皇帝对此疏有任何的处理指示和意见。
等不到皇帝的回应,于是,内阁又去向内官打听,这一上疏,现在留存何处?
很快,宫内便传出消息,说是这一上疏还在皇帝御前。
尹直想着,这一上疏一直留在宫中,也不是办法。于是,尹直就对万安和刘吉说道:
“如果这一奏本留中不出,猜想徐顼一定还会再行上疏,继续言及疏中的相关事项。退一步想,即便徐顼对此疏不再言语,或许其他人也会上疏,言及同一事项。到时候,如果他们都来询问,为什么自家的上疏没有施行,那么,我们又要如何向他们作答呢?为今之计,内阁必须主动请出这一奏本,拟旨施行!”
万安与刘吉听尹直这么一讲,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三位一同议定之后,便向宫内请出这一上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