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书《成为作家》,作者布兰德,这本书涉及具体写作技巧的东西很少,重点在如何克服写作前的困难。
“写作前的困难”,指的是开始写作时,思绪混乱,不知道如何表达,于是想等到灵感满溢的时候再动笔,结果越拖越久,连写作的信心也消耗殆尽了。
这本书介绍了许多练习,旨在帮助我们逐渐做到:能把自己的想法或故事,随心所欲、精准优美地诉诸笔端。
晨间写作
第一个练习是“晨间写作”。具体操作:每天早起半小时至一小时,不要做别的事情(包括说话),立刻开始写作。题材不限,不必在乎写出来的句子有多乱,关键在于,在半睡半醒和彻底清醒之间,锻炼自己进行纯粹的写作。如果有时间,尽可能多写,或者一直写到筋疲力尽。
这个练习每天早上都要坚持执行,开始练习时切记不要翻看前一天的文章。保持这样的晨间练习,增加每次写作的字数,直到你觉得早上醒来时,几乎只凭冲动就能立即开始写作。接下来可以加入第二个练习。
按时写作
第二个练习,每天选定一个时间点,进行持续时长约15分钟的写作,同样题材不限,不必在乎写出来的句子有多乱。
注意,每次都要选一个和前一天不同的时间点,一旦决定,必须严格执行,风雨无阻。这样做的意义在于让自己体会到比晨间写作更强烈的抗拒感。克服这样的抗拒感,形成习惯,直到觉得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写作之后,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的练习了。在此之前,“晨间写作”和“按时写作”所写的文章要保密,同时不要拿出来重新读。
审视与修改
下一阶段的练习比较多,我把它们总结为“审视与修改”。
具体又分五步:
第一步,重新拿起前面两个练习中写下的文章,心平气和地审视它们,发现自己的写作风格。怎么发现?有什么意义呢?
作者在书中解释道:“根据我的经验,那些写夜晚做过的梦,或者把前天的经历进行理想化的描写,还有那些在清晨的练习中写出一则完整的逸闻趣事或一篇尖锐的对话的学生,很有可能成为短篇小说作家。
善于进行一定类型的人物描写,篇幅简短而具备相当普遍(或者甚至是明显)的特征的学生,也具有同样的发展苗头。
对人物分析透彻,考虑行动的动机,具有同样的敏锐的自我审视(与将自己的行动理想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塑造不同人物在面临同样困境的冲突,这样的人极具长篇小说家的潜质。
喜欢沉思冥想或对一件事反思自问的描写方式通常出现在散文家的笔记中。
但是添加一些戏剧冲突的元素,通过人物展现不同的思想,把一个抽象的想法拟人化,这样的写作往往能发现一个更善于心理描写的小说家的苗子。”
第二步,开始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更为细致、严格的批评:哪句话显得装腔作势?哪段故事的过渡部分没有做好?有没有滥用同一个词语?是否用了太多的祈使句、感叹号等等。当充分做完自我批评后,还可以请写作高手指点批评。
第三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针对弱点,改变阅读的书籍,从其他作者身上学习他们是如何处理自己处理不好的那部分。
第四步,训练自己,是否能够发现清晨写的一篇好作品和前一天晚上状况之间的联系,尽量把不同类型的活动安排妥当,以确保自己能够写出好的作品。
第五步,规范日常行为,包括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
阅读、模仿与观察
接下来的这个阶段,作者也写得比较详细,我总结为“阅读、模仿与观察”。
阅读:要像作家一样阅读一本书,读两遍。第二遍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读:故事的节奏如何?第一次被提到引起主要情节冲突的人物特征在哪个地方?对此的描写是流畅自然,复杂微妙,还是给人生拉硬拽之感?如何显示时间的过渡?如何进行反衬和对比?诸如此类非常细节的东西都要分析。
模仿:指非常严格的模仿,作者举例,如果所读的书里有一句话你觉得特别好,假如它有十二个字,那么你也写一个十二个字的句子。它的开头是两个词,第三个词是一个两个字的名词,第四个是一个四个字的形容词,第五个是一个三个字的形容词,如此等等,你也写一个句子,每个词的字数和这个作者在这一句话中用的字数都完全对应,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
观察:每天抽出半小时,让自己返回五岁小孩时的状态,重新带着纯真的眼光看世界,这是绝佳的积累素材的手段。例如走在陌生的大街上、出去看展览、或者在不熟悉的城市找一场电影看等等。注意,一定要把看到的景物或故事写成确切的文字,而不是仅仅在头脑过一遍。
故事练习
故事练习,即完成一次完整的故事写作。这个练习需要持续几周的晨间写作、按时写作,并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之后,才能进行。作者讲了几个要点:
一,开始写作前,先沉淀几天,在脑海中勾画情节、处理细节。
二,把故事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局话敲定,这样可以用第一句话延伸出故事,用最后一句话引领方向。
三,写的过程尽量别重读。
四,这个练习要在开始的当天完成,之后一定要搁置一天以上再进行批判式的重读与修改。
注意思考的间隙
最后一个练习,作者花了很大篇幅做铺垫,引用了“有意识”“无意识”“第三人格”这类心理学概念。我提炼为两步,第一步,让大脑停止思考,第二步,创作故事。
有些作家偶尔会突然进入灵感爆发的状态,毫不费力地写出了令人惊叹的作品,如有神助。作者指出,这种能力并非天才专属,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训练,提高获得这种它的概率,缩短它的休眠期。她把这种能力比作X,X之于头脑就像头脑之于身体,为了认真思考,我们会让身体挺直;而为了让X能够活动,我们必须使头脑安静下来。
于是,最后一个练习的第一步,是每天抽出一段时间让大脑停止思考。
具体做法,书中举了两个例子——
方法一:选一个小物件,然后集中全部注意力凝视它。尽量保证大脑不思考,如果觉察到思绪开始飘飞,轻轻把注意力拉回到眼前的植物或者小物件上即可。
方法二:观察自己的思维,这个练习几乎可以在任何时候做,一旦觉察自己在思考,既不要认同它,也不需要强行制止它,觉察到即可。慢慢地,思维自己会自动安静下来。
第二个步骤是:当自己的头脑安静下来后,尝试开始构思一个故事或人物的大纲。故事可以凭空想象,也可以把一个生活中熟悉的人取代一本著作中的人物,想象他会将剧情引向什么地方。构思大纲的时候,可以慵懒的散个步,完后回家洗个澡,然后舒服地躺在床上,不要睡着,也不要太清醒,过一段时间,内在就会产生一股创作的冲动,跟随这股梦游般的感觉,把构思好的故事写下来。作者说,这样的工作状态就是一个艺术家的状态。
当然,上面描述的,从散步到回家洗澡这一连串动作,应该只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不一定需要严格遵守。这个练习写出来的东西也许并非完美,但经常做很有好处。
总结
可以看出,如果想要学习具体的写作技巧,读这本书可能会失望,它大部分练习均属于比写作技巧更为前置性的东西,相当于写作的内功秘籍,帮助大家培养一种能随时随地都能轻松写作的能力,克服写作恐惧,而后再学习其他华丽的写作技巧,就会显得游刃有余。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