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简书App上的「日更挑战」功能,让从六月底开始多次挑战日更失败的我,终于在十月的时候成功完成了25天的日更 --- 当然也要感谢每6天一次的复活卡功能,把艰难的大块头任务切分成一个个小任务,确实是一个非常Smart的设计。
这两天注意到自己的简书账号上多了一个「日更达人」的称号,其实我也才完成了20多天的日更,跟真正的日更达人们还差得远。但通过简书的这个设定也可以看出,坚持日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两年前我还在简书上发文说,日更对自己来说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因为还有工作和考证的压力。今年六月的时候也是因为一个契机,觉得自己工作了几年之后,已经开始有按部就班生活的迹象,也很久没有为了一个目标纯粹地努力过了。
想要挑战一次自己,才开始了日更之旅。
事实证明,经过这几个月的日更挑战,不仅没有影响到工作,还促进了生活其它方面的改变。
首先,是对于「行动力」的提升:
我每天花在日更上的时间接近2个小时,这就意味着我必须尽量避免加班,否则就得牺牲睡眠时间。以前上班的时候,常常会刷刷行业新闻、跟同事聊会儿天(当然聊的是工作上的事情)、下楼买个咖啡什么的,虽然看起来占用的时间并不多,但累积下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时间。而且在任务之间频繁切换损失的时间成本,也会导致工作时间拖长。
自从开始挑战日更之后,为了能在上班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处理掉工作任务,我发现自己已经可以不带耳机也能自动屏蔽周围人的说话声,手机突然也变得没那么有吸引力了。为了节省去茶水间的时间,我还专门买了速溶咖啡、冷泡茶和大号水壶。
以前觉得To Do List上没做完的事情,留到明天做就好了,反正也不急。但现在觉得那些重要的事情,不管急不急,也要在当日完成。
其次,是对于「暗时间」的运用:
大部分简友们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一开始写作时热情满满,写着写着就发现自己思路枯竭了。
日更的一大难题,除了「没时间」,就是「写什么」。
为了每天都能写出点东西来,不得不时时留心生活中发生的一切:
- 同事聊天的话题,能不能变成一篇文章;
- 今天尝试的网红餐厅感觉不错,能不能写篇文章分析一下它为什么受欢迎;
- 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个很有感触的观点,能不能把自己的感触整理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
吃饭、洗澡、通勤的时间,都是可以用来搜集素材和构思的好机会。从前我也会利用这些时间来听书,但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大脑并没有处在活动(处理信息)的状态,所以经常会出现听完就忘记内容的情况。
但构思是一个需要activate大脑的活动:一旦大脑开始思考,对于信息的敏感度就开始提高。相比于被动输入,主动输入和主动输出无疑也提高了暗时间的使用质量。
在思考写作题材的同时,我也想清楚了一些以前困扰自己的问题,并开始慢慢搭建自己的人生运营系统,这算是日更给我带来的意外之喜。
最后,是对自己「信心」的建立:
两年前我并不相信自己能做到日更,两年后我确实做到了。
人一旦在某一件困难的事情上建立信心,也会更愿意去挑战其他的事情。
从前我觉得工作/生活/写作/考证不可兼得,过去的两个星期让我发现,其实「一切皆有可能」。
这些改变甚至都还不需要拿出苦行僧般的意志力 --- 至少以我的例子,只要减少一点刷手机、睡懒觉的时间,每个星期少跟朋友出去聚餐一两次,就可以达到。只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去尝试、去坚持。
我不想说什么「日更能改变你的人生」这样的大话,但借着日更这个契机,确实对我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间,我也变成了那个可以在跟朋友high完之后、到家还能打开电脑更新完、再睡觉的人。
怕什么人生前路漫漫,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相关文章:
日更:一场每日健脑运动
前一篇:
说明书:生活中最有用的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