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女儿和女婿带着4岁的小孙女举家移民了,到加拿大,那时女儿怀着二胎。
移民的原因无外乎两种,一是为了自己,二是为了孩子。为了自己的努力奋斗能有更高更好的产出,为了不用背负如此沉重的社会压力;为了孩子能享受到更完善的教育体系,为了孩子能在更轻松的氛围下成长。或者说是为了让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虽然这个说法不一定准确,外国的月亮和中国的一样圆,但至少在现在人的观念里是这样认为的。
女儿是卫校毕业,相当于中专的文化水平,毕业后在一个不知名的医院做一个不起眼的小护士。
但是极强的事业心,不允许自己甘于现状,没日没夜地看书自学,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累积一点专业知识,最后考到了医师证书,拿到了大专文凭。
尽管现在一块砖头落下来,砸到十个人可能有九个人是大学生,但一个毫不起眼的大专文凭,对她而言也是费尽了心力。
之后到北京奔波打拼,和女婿一起,一步步往前走,一级级往上迈,积积攒攒,终于在北京买了房子,有了自己的家,步入婚姻殿堂。很快有了自己的女儿,取名满满。
为了移民,两人商量卖掉了北京的房子,放弃了之前在北京辛苦打拼得到的所有的成绩。
既然他们自己创造了移民的经济条件,而且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多番考究、几番权衡之后才慎重做出的这个决定,为人父母的自然不会阻拦。
移民的后果就是,基本不能回来,以前虽然也在外面,至少想去看他们的时候,坐个高铁或坐个飞机,嗖的一下就到了,想走就走说走就走有空就走,但现在,想去的去不了,想回的回不了。
女儿在去年7月底诞下了第二个宝宝,是个小弟弟,取名满弟。到现在满弟已经7个月了,两老还没看过孙子一眼。
一向重男轻女的父亲从来没有表露过对女儿的喜欢或关心,但现在是真的想念,念到心疼。
这几天,女儿打电话说想家了,趁着满满放假回来待一段时间,也正好带满弟回来给他们看看。
自从接完那个电话,父亲的嘴角总是不自觉的上扬。时刻都处于那种遇到了非常高兴的事情,想想都觉得开心想起来都会笑的状态。见人就会分享这个即将到来的幸福时刻。
提前在家里大扫除,清洗床单被套,热火朝天地准备各式各样的吃的,只为等着女儿一家。
回来了固然开心,但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易逝的,二十天之后,要离开分别的那一刻,我无法也不敢相信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孤孤单单,转来转去,走走停停,就两个人。
两个人吃饭,两个人说话,没有孩子的家里,总是少了一丝生气,冷冷清清。
短暂的相聚后匆匆别离,不知道下一次再见是什么时候,而且再见的人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现在,儿女移民出国的不太多,但不在父母身边在外地工作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年迈的父母独守家中,究竟是留在父母身边,在小城市过着简单的生活,还是在大城市奔波,努力打拼出一番事业?这个问题困扰着太多太多的人,尤其是对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的90后一代,有着不安现状的拼劲闯劲,但又不得不顾日渐老去的父母,两难抉择。
现在的社会很现实很残酷,在外拼搏,实力一较高下。如果在外面做出了自己的一番小小的成绩,在一步步地往前走,可以看到眼前的希望,这样的坚持固然无可厚非,说得更直白一点,给不了父母每天的陪伴,但至少给得了经济上的支持。但还有另外一种极端情况,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拿着三线城市的工资,想要在工作上有突破短时期内是看不到希望的,高的出奇的房价让人望洋兴叹心生畏惧,拼爹拼娘都无望,试问这种坚持有什么意义?
我现在选择在小小的城市里面,做着普通的工作,拿着普通的薪水,每天从家里上下班,跟爸妈说说话聊聊天。没志向也好,没报复也罢,就是这样。以后的我可能也会有出去闯荡的想法,因为未来的事情谁也无法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