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李镇西老师的《E网情深》里面有不少他在网上发表的关于教育的一些文章,书快看完了,我对李镇西老师有了很多了解,看得出他是在不断阅读,不断成长,不断写作的。他还是一个挺幽默的人,一个很脱俗的人。他的思想很前卫,他的思维很缜密,他写的文章有理有据,很让人信服。
记得有一个名家说过:一个人要变的有主见,方法就是多多的阅读。我想李老师那么的有主见,一定跟他大量阅读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一般人在看到一个研究结论时往往都会认可,然后用此来衡量自己。比如说有名的“第十名现象”,据说是杭州的一位小学老师发现的。媒体介绍,这位从教近20年的老师,有意识地对1990年前后毕业的150名小学生作了跟踪调查,结果在这些如今已上大学或工作了的学生中间,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第十名现象”及前三名之后,第十名前后直至20名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出乎意料的表现出色”,并成长为“栋梁型”人才;相反,那些常年备受老师宠爱、成绩数一数二的优秀学生,长大后却淡出优秀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学和就业等方面屡屡受挫。
一般人都会很快的认可这个观点,可是李镇西老师却对此产生了很多的质疑,并阐述了理由,非常的令人信服。他说:对自己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调查,所得出的这个结论有多大的普遍性?他说根据他已毕业学生的大体统计来看,绝不是尖子生成才少,而‘第十名’成才多,应该说还是读书时品学兼优的学生成才的要多一些,但他不愿将其概括为“尖子生现象”。因为他觉得既然是一项带有普遍性的教育成才规律,就应该有相当规模的调查和相当时间的跟踪。根据一个教师所教的学生调查所得出的结论,就认为是普遍规律,未免草率了一些。他还解释了成才的概念,以及教育的影响因素不仅仅有学校等等。足以看出他看问题非常的全面,令人非常的佩服。而我看的是他20年前写的书,这些理论观点放在现在依然是那么的新颖。
李镇西老师被誉为“现代的苏霍姆林斯基”是有原因的,他不图虚名,不假清高,也不真庸俗,他追求理想又包容现实,他的书值得老师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