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看到一篇文字,题目是《我上了大专 我不后悔》,是一名大专一年级的学生写的人生故事。
后悔还是骄傲,都是一个人的内心感受,可问题是为什么上了大专要宣告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呢?对外的宣告都是一种抗争。
我们会把理想宣告出来,是抗争随时可能出现的懒惰;我们会把爱情宣告出来,是害怕对方随时可能对自己真心的怀疑;我们把愤怒宣告出来,是给予对手一种威慑。
没有人特别的宣告自己考上了985不后悔,反倒是个别人会宣告考上了清北而倍感失败。这里面存在什么问题?
似乎在社会认识上,大部分人都会认为高考之后考取了大专是失败的象征,是一件应该值得伤心难过的事情。能够在大部分人认为失败的事情上反向表现,会有一种奇妙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可以很好的帮助自己渡过难关,渡过被众人冷峻的目光聚焦的时光。“你们以为我会低落萎靡不开心,我确要活的阳光快乐美滋滋。”
为什么作为人类都会在竞争中追求排名靠前?从体育竞技到购买商品,从求学考试到工作职场,从中国到美国,从南极到北极。
为什么更多的人拼着上大学而非是大专?
生命的终点是已知的,但抵达终点的过程是未知的。存在诸多可能的明天里,我们期待自己能遇到美好的相遇。每一人都愿意被更好的对待,想被诗情画意环绕。
一个随地丢弃垃圾的人,也希望走过的每一片风景是满目山花遍野绿地。一个大老粗,也希望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一个文化愚昧者,也希望听到被人对他有理有据的肯定和赞赏。
为了能够遇到心中向往的生活和和优秀的人,大家拼尽全力。因为优秀的有优秀人的圈子,你总要以一种方式进入到这个圈子里。
人和人的差异有很多,诸如相貌、谈吐、思想、精神(这个词单可以列很长很长。)在社会生活中影响一个人的关键差异之一就是文化。文化,人与环境互动形成的内在心智模式与外在行动方式。
985高校的校园中,同学们谈论的话题及生活的方式是A,大专校园中,同学们谈论的话题及生活方式是B。A不等于B,所以大学文化不等于大专文化,所以大学生不等于大专生。
一个真相。人生中有很多事情可以“来日方长”,有些事情“错过就是一生。”
有人说爱情是不能错过的唯一,这是浪漫淹没了理智。你怎么就知道这一次的爱是人生中唯一一次的爱,你又怎么知道这一次的爱人是人生中唯一的爱人?
可以知道的是,如果一个人在青春没有上大学,无论你今后多么努力,这一部分你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补回来,就这么绝对。你补不回来,在18岁的青春岁月里,和一群高考的胜利者,在自由的大学校园里,与顶级的教授专家,谈人生聊未来,挥斥方遒而不是苟且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