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
大概没有人没有看过这样一个段子,论读过书与没有读书的区别,就是在你遇见这样一幅图景:秋日的后午,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江面上,几只孤鸟从江上飞过……
读过书的人会想到高中语文课本上学过的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没有读过书的人便会说:卧槽!这景色贼他妈的美!
没有读过书或者说读书少的人身上满满市井庸俗的铜臭味儿,读过书尤其是爱读书的人身上满满的都是书生的穷清高,和目无尘下的酸臭味儿。当然我就是那穷酸书生中的一个。
读书人多多少少都是有点清高的,无论深浅。我却时常自嘲,读书没有读到患“文学病”的程度都不敢说自己嗜好是读书。这里的文学病在我还不仅仅是分不清书中和现实,时常将自己假想为书中的某个人物这样,亦是包含着贾平凹先生笔下《好读书》一篇中读书人的种种弊益,穷,还要视金钱如粪土,但也还是要抠着钱来买书;身体不好,性情古怪但也极能忍受,晓人生之难,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读到这一篇实是欣喜之极,大概天下读书人都病得差不多,只是身边还是少了点知己,看完贾老的这篇时感动中带着酸楚,遗憾于没有可以分享的人。
读书人是不仇富的。大都是对一切不正当谋取钱财行径嗤之以鼻,而至于这种“不正当谋取钱财的行径”还需要这穷酸书生自己来鉴定。包括他自己自视清高而不屑于凭借点什么资质架构与金钱的关系类类,这些凭借都可以称为“不正当谋取钱财的行径”。谁知道呢?这种嗤之以鼻还并非对他人的苛责,读书人是极其宽仁德慈的,反倒是对自己一种佐证般的自律和责难。只是方不知媚俗的铜臭味儿夹杂着媚雅的酸臭味儿会混出个什么高雅的味道来。
贾平凹先生是雅的。读书便只奔着读书的目的而去,不为其他外物所动。管他口袋里有几个铜板,只不饿着肚子,吃什么都还无所谓,剩下还要挤着钱来买书,穷也快乐,毕竟精神的独乐乐已经胜过了物质带来身体享受的快乐。像严歌苓也说过,在非洲上网很慢电脑旁放本书也读,坐在巴黎左岸双叟边喝咖啡也读,“只要让我读书,不拒绝任何形式。”和这些大家较量起来,我这样自认为爱读书的人,颇是小巫见大巫了。也难怪歌苓说起在哥大读书不挑食的日子,每一科有一百多本书,从一个作家的第一本读到他的最后一本,再读他的传记和所有采访,对每个作家的了解都是非常透彻。文学的造诣除天赋异禀,原非空穴来风。忽地想起自己这些日子所谓忙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而没有时间来读书,以及仅读一些自己欢喜的书的说法,看来都是因为不够深爱啊!
心是媚雅的,却还逃脱不了大环境孤立自封清洁无欲无求而高雅。像大家的小说作品里描写为符合人物生活形象特性,在作品里骂上一句“他妈的”无伤作家本身遗世独立的形象。于是心还是要放低了,便也要入俗起来。清晨早起去菜市场和小贩讨价还价,回来打开电脑描写了一幅隐士独居的图景;关起门来读书写字,与人交往时还是要侃侃而谈隔壁老王家出轨的破事儿;内心对钱财不屑一顾还是应该做出一副视财如命的样子,毕竟口袋是空的,走出门还要和人和颜悦色地往来交际,假世俗容易真清高难。人们都将极具学识又不刻意显摆卖弄,不故弄玄虚说些让人听不懂的文雅话,也不刻意与人断绝来往,话里话外都自封媚俗极了,性子里还有点小仗义小幽默,口袋里装点小银两,待几门势利眼的酸亲戚来登门时捧出几句成龙成凤的好话来, 嗨~ 我觉得这也是个清高书生不错的活法!
于是心里只管装着那些对上世纪文人雅士的羡慕不已,活还是有自己的活法。捉襟见肘的不仅仅有高雅,还有书生们那颗“铁肩担道义”的赤子之心,藏好你那份在象牙塔里修炼得炉火纯青的正义感吧!这个时代不需要批判,不接受对错,也不造就英雄,它更多需要的是骂着“他妈的”每天早上起来还是要为“操蛋”的生活全心全意付出的热忱之心,需要的是无论被生活强奸多少次还是会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一往无前的平凡人。
既是媚俗了,庸俗起来还是要不落窠臼的,不然反倒枉费了寒窗苦读的这数十载,也不能叫那些真庸俗的人小看了去,所以世故中还要向那些有小人之见的人显现些精明本事才好。
名和利求得一样就还是足够使那些尖酸刻薄的嘴脸换个面目了。但也不能显摆得过于刻意,人前被夸奖和赞美时,该有的谦逊是必不可少的。这时候也就免不得一些见势好的人来谋些好处了,善良还好,只不过自己要受些委屈,毕竟圣母之心也不是人人皆有,所以还是要假做出一些欲拒还迎的情态,说些艰难的好话,给几个瓜壳也就打发掉了。人情嘛,既不能欠着别人,也不能叫还不起的人欠了去。事后背地里还会领些不知明的赞赏,人极好又能干的彩头是早已经抛出去的了,艰难还不忘挤出银两来救济足见手足之情,乡里邻外无人不夸无人不赞,于是名声又多传了几里,乡绅名士都来拜访,土豪他们是看不起的,多几个钱而已,和你的曾经一样的穷酸书生他们也是看不起的,多识了几个字而已。他们看得起的是你这种既有学识又挣了钱扬了名还不忘本的人。
既是要决心媚俗了,便不能关起门来读书,人情做事极周到深得人心的人冷漠起来比那豹子食人,毒蝎蛰咬还要可怕,于是就要做好终生接纳与包容人的准备。每逢喜事,家家户户首先想到的便是你,红包要往大的包,毕竟已经是有脸有面的人物了,撑气场的东西还是要有的,每家每户逢上些什么口角之争,重大事项的见证人也是少不了你的事,毕竟说话有分量的都必须是那最有能耐本事的人。
少不了几年,你便会忘了自己那些文雅脱俗的好梦,忙着追名逐利的心像极了此刻一样,没有时间停下来读几本大部头的好书,人情的赞美和夸奖使你满足使你劳累却是越不能够停歇。
但还没有入俗得势便想着脱俗,还没有入世竭力求得便想着出世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生命还长,还是希望你好好浪费。人生如此,喝酒畅饮高歌放纵又怎样?只怕你活得不开心,不畅快呢?高雅如果捉襟见肘,何妨庸俗一下。
我去!谁喝了我82年的二锅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