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被毁掉的》这篇文章阐述了外部环境是怎么影响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的。这符合后现代心理学的假设,不好的东西都是外面的,和我本身无关。
这也是心理治疗时用到的理论,目的是让患者觉得既然不好的都是外面的,那我自己就没问题了,从而产生一种力量,解决心理问题。
遗憾的是,如果一个正常人也认为是外部环境影响了自己深度思考力的话,那就只能是借口和逃避。不但产生不了力量,还会让你越来越没有力量。
只有当我们意识到:我是一切的根源,才能产生力量彻底告别肤浅的生活。
诚然,当下社会的现实是成为啃老族的年轻一代太多,变成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每天拼命工作去养活已经有家有室的下一代甚至下二代。
但我想,作为人,谁不曾有过梦想,人没有梦想和一条咸鱼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你如果还有一点点的梦想与追求,在你成为行尸走肉前,请一定要仔细看看这篇文章。
且让我们穿越到500年前的大明王朝。
你可能会说,阳明先生是圣人,我们学不来。是的,就算你学会他的一切,你也成不了圣人。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就算是一个圣人(阳明先生算是官二代),也是失败了N次才考中进士,45岁才开始建立功勋。
说说我们身边的例子,我差不多是10年前认识过一批HR,由于当时有工作上的往来,就一直留在那个HR的QQ群,10年后的今天,我偶尔看到群里这波人还在讨论招聘不到人、社保缴纳比例之类的话题。我想说10年了,有多少人还是在做这些刚毕业就能上手的新人做的琐碎工作,那么这10年,你去哪了呢?或者《王者荣耀》打得666?
关于怎样渡过人生,或许没有定式。然而我们要明白的是人生重要的在于经历。为什么我们会烦老人的唠叨?是因为老人来来去去说的都是他人生中仅有的可以拿来说的事,或者是他的人生中获取到的一点点人生经验。
所以其实你今天就算花无数的的时间把《王者荣誉》玩得666,老了也只会换得一句话,想当年我玩《王者荣誉》玩得666,然后你的后代还会说《王者荣誉》是什么?我们现在玩《皇者无敌》
所以你今天天天和朋友喝酒,老了能换得什么?"想当年我和一群人天天喝酒?"
所以你天天追着看各种宫斗剧、脑残剧、跟风剧,老了跟你后代讲这些电视剧的故事吗?
所以你明天三点一线:家--公司做平淡无奇的工作--回家,老了你会说什么?“我在一个岗位上干了20年?”
很多人嫌工资太低、工作太累,没问题啊,你努力提升自己,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呗。
但是很多人就退回去了,有些父母也支持“那么辛苦才赚那么点钱,不如不做”,然后自己去赚钱养活已成年的子女。好在许多尚在工作的父母收入还不错,好在已经退休的父母退休金还不少,所以年青人可以安心的啃老。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情况:
比如夫妻2人虽然领的工资都不高,但加上双方父母的支持(80、90后很多是独生子女),加起来还能凑合过。在舒适区嘛,没必要去拼去冒险。
能力有限,又不知道怎么提高,只能被动地接受。
付出过努力过,然而失败了,只能接受命运。
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突破。(我会特别写一篇文章揭示一直在努力却事与愿违的背后真相)
无论从阳明先生的人生经历及其理论,还是无数其他成功人士的成功历程,又或者那些失败者的经历,都有一些共通的要素,这些要素包含:
- 一、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懒散堕落、贪玩成性,荒废学业、浪费时日、平庸工作,最终注定是一事无成。
人没有立定志向,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就茫然,茫然就会觉得努力没意义,最终就会维持现状。
比如我们不用定王健林先生所说的小目标“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三年挣它一个亿”我们先来定一个小小目标“三年内工资翻三倍。”
比如我们不用定小目标“环游世界”,我们先来定小小目标“一年去国外旅游三次”
- 二、勤学: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学谦让为上
世间有两种人,一种明明肚子里没料,却要装得很博学很深刻,喜欢炫耀自己,爱用大话迷惑别人,还忌恨别人的长处,说到底其实是在掩饰自己的无能;
还有一种人,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不足,所以勤奋学习、喜欢请教别人;也能够常常称赞别人的长处,并因自己的过失而自责;他们学习别人长处的同时,也明白自己的短处,所以努力学习、修正和弥补。
借用荀子的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学习要善于利用环境资源,不懂的可以上网搜(要掌握网络搜索的方法)、网上学课程、向他人请教、向大师学习。
- 三、知行合一
为什么很多人看了很多书,好像懂得很多,然而最后面都成了嘴上功夫?
为什么很多企业花钱做了很多培训,学员现场感觉好像还不错,回到工作中却没有效果?
要知还要有行,要学还要有习。关键不在于你懂多少,而是要去实践。
- 四、自律
不懂得自律的人,最容易被同化,成为平庸的人。
要做到自律,其实不容易。它需要你懂得:
1.控欲望。对物质的欲望有界限。
2.讲原则。有自己的人生原则。
3.懂拒绝。懂得如何巧妙地拒绝别人又不伤害对方。
4.排时间。懂得科学地安排、管理时间。
5.巧结合。自律的人不是不懂生活的人。他也会休闲、消遣、社交,他懂得劳逸结合,不会沉溺其中。
- 五、容错
实践就可能会犯错,所以我们要允许自己试错,要有容错的心态。
人生成长过程总会经历许多的坎坷与失败。面对错误、挫折,从三个方面去面对,就能把这些错误、挫折转换成有价值的经历。这三个方面是容错、担责、学习。
容错就是要明白一个道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担责就是能承担失败的后果。
学习就是从失败中学到什么,让你下次能尽量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有一次我花了三天三夜的时间,基本上都没怎么合过眼,帮一个公司做标书。投标的时候又花了2天的时间到现场帮公司讲标,在当天的评标中,公司中标了。但是,我没有任何回报。一开始有生气,写了一些东西去质询对方,看到对方找借口的回复后反倒释然了。我对自己说:不和对方签合同的后果我只能自己承担,市场行为就要用市场规则。所以后来遇到同
样的事情,我就和对方签好合同,保证双方的利益,大家都很开心。
人生总会面临你感觉对你不好的人或事,然而如果我们的人生都被外部这些不好的人或事所影响,你就失去了自我。我们要敢于去面对,和自己和解,从失败中寻找积极的因素,从而能从一次一次失败中成长。要知道,厉害如王阳明也是45岁后才百战百胜的。
-
六、小小成功
目标要远大,但当下要顾及。也就是要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行动应该简单明了。
比如如果你定下了一个小小目标“三年内工资翻三倍。”首先就要分解目标:一年内翻一倍,第三年达成最终目标。接下来要制订一年翻一倍的行动计划:在我工作的这个单位这个部门,如果我的工资要升一倍,需要达到什么职位或者业绩达到什么水平?这个职位在可预计的一年来有没有可能有空缺?如果没有空缺,可以考虑其他部门吗?
想清楚以后,就要按那个职位需要的素质能力,列出一项一项来去提升自己,同时把自己岗位的工作做到优秀(按业绩考核或者销售额再细分到每个月)。当你按照这些行动计划去执行的时候,就会有一点一点的小小成功,这是你坚持目标及行动计划最大的动力。
随着你不断地提升自己,但偏偏你所处的公司提拨速度是慢节奏的或者提拔也没你什么份。这个时候你仍然有选择,如果你是一个很安分的人,那就看看你上班的企业如果不是太忙太累的,那就试试看是否有时间让你从副业那里赚到钱。所以你的目标可能就会有所调整,变成“三年内收入翻三倍”。
- 人不是二师兄,也不是老黄牛,人是能够进行深度思考的高级生物。让我们都来思考人生的意义,体会每一次奋斗过程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