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听了樊登老师讲的《游戏改变世界》这本书的解读,实例很生动。对于游戏的本质的讲解最吸引我,游戏有四大决定性特征:目标,规则,反馈系统,自愿参与。“有一个定义可以涵盖以上四个特征,哲学家伯纳德·苏茨说:玩游戏,就是自愿尝试克服种种不必要的障碍。”
而今天晚上孩子被游戏(确切的说是那种学习知识点闯关游戏)吸引,不做我要求的事情,对于此事我非常恼火,甚至大声呵斥,嗓门非常大。爱人在旁边说,你声音可以轻一点。可是我无法控制自己当时的情绪。
为此,套用游戏的特性我分析了一下,为什么孩子喜欢做那些小游戏,而且非常投入,一是这些小游戏会及时反馈,会有鼓励的话,完成一个阶段还会升级,而且目标很明确,规则也很明了,答对就过关,过几关就升级,孩子深深地被吸引了,反复的自愿参与。而为什么不愿意做我给他要求的事情,一是暂且他不愿意做,有逆反心理;二是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做好了也得不到表扬,反而指出问题让他再改正;三是我的问题,没有制定规则,过程完全有我掌控,孩子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他不是太愿意做这些我安排的事情。
经过游戏的特性这么一分析,有这样完全相反的结果我也不感到意外了,对于晚上自己恼火的情绪我感到有点后悔,错在自己单方面的要求,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
今天明白了读书,知道理论,然后付诸行动,还是有很长的距离。做错了,就得多反思,然后再用起来。不断反复。跟孩子相处还是要冷静,多考虑孩子的感受,结合他的特点,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