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已至,我国各地陆续出现不同程度的汛情、旱情、雨情,给人民群众是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一定影响。灾情就是命令,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灾害监测预警,排查风险隐患,备足装备物资,完善工作预案,有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抗牢安全责任,织密防控网络。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基础,是一切活动的前提,是不可超越的先决条件。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级党委政府要绷紧安全意识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由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排查解除安全隐患,根据走访调研实际因地制宜地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升极端天气防范应对能力。同时要夯实防汛减灾基础,加强防汛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会商研判、预警联动、值班值守等机制,强化数字化赋能和“技防”措施运用,全面打好灾前预防攻坚战。
强化教育引导,提升队伍素质。安全教育是预防安全事故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各政府部门、学校等单位要把安全教育作为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充分利用QQ、微信和宣传栏等载体,扎实做好线上线下安全宣传阵地建设,借助“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等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活动,切实推动安全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家庭,让安全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开展防汛演习,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全面检验防汛预案的可行性,不断提升群众知险避险、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
发挥先锋作用,积极抢险救灾。抢险救灾是一场与时间赛跑、同死神抗争的艰苦战斗。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全力应对灾情,千方百计搜救失联被困人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在灾情面前,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快速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抓紧抢修水利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做好群众生活物资保障,以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让党旗在防汛抗旱一线高高飘扬,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党的温暖,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在“汛”情大考中写好、交出“人民至上”的安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