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吴忠豪老师讲座

无意间在祖庆老师的公众号里听到吴忠豪老师的讲座,没有从头听,但是吴老的一些观点却让我茅塞顿开并深感认同。

吴老指出,积累语言经验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怎样积累语言经验呢?一是多读多背,获得规范语言习惯。学生的习作中语句不通,语言啰嗦,语意不连贯等问题都是语言习惯不规范,而规范的语言习惯不是靠老师讲会的,不是老师讲了语法讲了逻辑学生就能形成语言习惯,而是靠大量读背,在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下形成的。

二是在阅读中主动发现并积累精彩的语句。只有当学生大量积累了精彩语句,经常浸润其中,学生才会汲取其精华,丰富自己的语言经验。这不是老师讲修辞讲技巧教会的,必须靠学生的阅读实践才能日益精进。

三是表达时主动运用有新鲜感的语句。吴老特别指出,有新鲜感的语句不一定是我们认为的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反复结构相似的句子,或者运用关联词语的句子。有新鲜感的语句绝不局限于那些在语法学、修辞学、写作学等方面的概念或术语能够解释的句子,更多的是用概念术语难以描述的句子。

指导学生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最好办法不是按教材规定去积累,而是让学生根据个人词句积累状况主动去发现文章里值得积累的词句。每个学生的积累可以不一样。

教师的工作是组织学生进行伙伴交流和讨论,点评哪些同学积累词句有价值,哪些学生词句积累的意识强,习惯好。这样去指导学生学习词语,才会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吴老指出,重视方法规律的指导是现代语文教学一大进步,然而也走进了另一个误区:以为方法规律指导是语文课主要教学目标。语文课中将大量时间用于方法规律的指导,由此挤压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这是造成现代语文课程高耗低效的根本原因。

学生学习语文,"实践”比“策略"更重要。实践中领悟的策略才真正有用。

我想起自己讲《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课的情景,一开始总也不成功不就是太过于注重“策略”的指导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实践吗?只有让学生读起来,“策略”才是有价值的。

想想这么多年,我们的语文课到底在教什么呢?一篇课文分析来分析去,学生领悟了多少?听完一篇篇的课文分析就能顺畅读写了吗?低年级更是如此,一篇课文学两三个课时真的有效吗?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大量去阅读,孩子的语文会差吗?看来,真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课堂。

吴老还指出,学习任务群只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方式或途径,语文学习一定还有其他的途径和方法。每种方法都有优点,但不可避免存在缺点。靠一种方法包打天下可能是行不通的。比如学生写字,就是靠每天书写,坚持不懈练习才能写好,靠几个任务群学习就能写好字?还有识字,拼音学习等等,怎么设计任务群学习?这些都需要经过实践检验。将一种方法扩展、放大为语文教学的唯一的方法,这样的做法实在是非常冒险,也不符合教学规律。

这个观点真是说到了自己心里。任务群是解决教学内容碎片化的一种结构化的教学方式。说到底,他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而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形式。他不能包打听下。教学不应该只有一种模式,应该有个性,有特色。

面对新课标,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些理性的思考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课后,我就一直在思索为什么这种思政教育会更有意义呢?我总结出了一下两点:一、热点话题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
    琴勤情阅读 101评论 0 0
  • 书本中有这样的一个事例,一位老师的课堂贏得满堂彩。当采访问及花费了多久时间备课,她说“这本书我备了一辈子”。怎样理...
    c23b539ecf12阅读 74评论 0 0
  • 昨天阅读魏老师序言,其论述阅读的重要性,并非单纯的课堂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即使是名师教学,而阅读的关键是在...
    迷离的花影阅读 113评论 0 1
  • 感恩:时刻感恩!谢谢你,我爱你 感恩我的身体支持我去做事情 感恩我的女儿带给我快乐和感动 感恩我的女儿爱读书:今天...
    华美教育许丽丹阅读 77评论 0 0
  • ❤️表层学习不是肤浅的学习。表层学习一次只关注一件事,无论是概念还是技能。例如,当学生们在第一次阅读中学习推理技能...
    静待花开20阅读 9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