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时间很紧的孩子的故事。
周六的午后,阳光明媚,我刚刚上完一节绘本导读课。一个年轻的妈妈慌慌张张地来接孩子,她冲着我微笑,提出想让我留一下,和我聊聊孩子的近况。我知道这就是昨晚跟我说因为孩子写不出来,想给孩子停一段时间课的那位家长。
“老师,我家孩子回家后就是写不出东西,连小时候的想象力感觉都没了。”说这话的时候,这位妈妈的眼里闪过一丝遗憾,又夹杂着一点无奈。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她就开始说“我家孩子在还不会识字的时候就会自己一边看着图,一边吧啦吧啦地说个不停,开始编故事,可是现在不行了,她不仅写不出文字,而且连话都说不清楚了,断断续续,连句子都说不完整……”
我全程除了简单的提问,基本都在听她说。聊天的过程她特别着急,连说话都像连珠炮一样,我偶尔的搭话,也会被她打断。我知道,其实孩子没什么问题,问题主要出在这个妈妈身上。她太着急了。她的孩子我有两个月的了解,是一个很愿意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往往一节一个半小时的课,她能举手回答问题七八次。有时,我把发言的机会让给其他孩子的时候,她还会有些不开心。这样一个比较善于表达的孩子,却不愿意写作,原因只有两个:懒或者有压力。因为我观察过这个一年级的孩子,我上课的板书她会很认真誊写到笔记本上,不会写的字,会很工整地写上拼音。联系眼前这个妈妈的性格,我想孩子拒绝写作的原因就只有“压力大了”。
“老师,今天早上宝贝上了两个小时的绘画课。我都有些累了,想让她休息一下,说帮她请个假,可是她想来上你的课。你说她那么喜欢你的阅读课,怎么回家就是不愿意写呢?”
……
“会不会是您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给她一些压力?”在听了这位家长长达10分钟左右的描述后,我问了她这个问题。她想都没想就回绝了我,“不会的,我只是希望她能自己写,而且现在基本都是我帮她记录。她根本就不会写。”
“你为什么要帮她记录?虽然一二年级的孩子有很多字不会写,但是他们会写拼音啊。即使很多时候,他们语言不是很通顺,也存在语言表达跟不上思维的问题,可是并不妨碍将大概的想法表达出来呀!”
“她现在写字太慢了,表达还不清楚,句子常常支离破碎。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写作业。她今天下午两点半有跳舞课,现在都已经迟到了。”说着,这位妈妈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好像真的很着急的样子。
“恩。孩子确实也是很辛苦。”我转过头看了看一旁的小姑娘,正冲着我嘻嘻地笑,露出缺了门牙的小牙齿。听到这妈妈这么说,我其实很无奈,现在的孩子真是太辛苦了。我感觉可能我有一个假的童年,怎会有那么多时间去玩。春天的时候,可以漫山遍野瞎跑,穿梭在金灿灿的油菜花田,拿出奶奶用丝袜自制的小竹网捉蜜蜂。等天气再暖和一点就能够光着脚丫子在小河边跑来跑去,等河水少一点就能去搬搬石头,捉螃蟹了。恩……思绪跑得太远,好像除了7、8岁换牙,会没心没肺地微笑外,眼前的这个孩子和小时候的我太不一样了。
“老师,你说她怎么就是不能写出好的文章呢?全是些断断续续的词语,连完整的句子都不会说了。”
……
“老师,每次的作业我都感觉是我在写,根本就不是孩子写出来的。我觉得好累,还没有意义。”
……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多次提醒这位妈妈,可能您对孩子太严格了,但是她都拒绝了我。后来我只好把孩子拉到一旁,问她回家为什么不愿意写,她说“妈妈太严格了……我写不好”。孩子的声音很小,但是在空旷的教室里显得掷地有声。
听到孩子自己这么说了,这位妈妈才相信,好像是自己太严格了。
孩子的阅读和写作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孩子在这条路上跑得快一点,有的跑得慢一点,但是每走过的一步,都不会被辜负。成长的意义就在于,或快或慢都需要孩子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才算数。这个妈妈因为时间太紧,所以不愿意孩子慢慢想,慢慢写,而是采取孩子表达,她帮助记录整理的方式。其实方法没错,对不太会写字,甚至不会写字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好方法。但是孩子已经具备基本的写字能力了,为什么不相信她自己可以呢?而且这么着急的妈妈,相信即使课后的习作也不会给孩子时间,等孩子讲清楚再记录,一定会在孩子思维短路,还来不及自己想明白的时候就会忍不住上手帮忙。自然最后连缀成文的全是妈妈的想法了。是的,这位年轻的妈妈虽然一节我的课都没有听过,却认认真真做了好几回作业了。
不过亲爱的妈妈,你太着急了。孩子只会爬的时候,你不会着急想让她站起来奔跑,是因为你知道她的身体还没有长好。现在孩子才一年级,你怎么就忘记了她思维和能力的有限性,想让她还没踏进写作的门槛就一鸣惊人呢?小时候学过的“揠苗助长”的故事,相信你还记得,但是你肯定没想到:有一天,你会成了“揠苗人”。
每周末这个孩子都要上很多的兴趣班,跳舞、钢琴、英语、围棋和写作,感觉每一种学习都费时费力,可是分到每一种上面的时间又有多少呢?如何精益求精?周一到周五孩子要上学,回家要写作业,连看书、背书的时候都要劈叉练功。知道这些时,我真的有点惊讶也有点心痛。一直知道现在的孩子很辛苦,但是却不知道孩子的时间不够用到这种程度。每个家长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提出这条线的人,说不定正躲在哪里偷笑,一批又一批的家长却深信不疑。可是这条线到底在哪里?划线人,麻烦你再出来一下,我保证不打死你。
我很支持经济宽裕的爸爸妈妈给孩子们提供各种机会,挖掘他们生命中的各种可能性。因为孩子还小,还不明白自己擅长什么。大多数家长的初衷是好的,怕自己的孩子错过生命中学习的黄金时期。不过,这种心理中又有多少是家长们对自己童年想学不能学的补偿心理呢?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谨慎、认真的态度特别好,但是如果能够做到在孩子学习上关心不多干涉,关爱不严苛就更棒了。我一定代表全世界真正的好爸爸好妈妈联盟给你们颁发一枚“优秀”的勋章。
也许,孩子们并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十八般技能全会,在意这些的是家长。家长在意在聚餐吃饭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能够钢琴过十级,跳舞得冠军,怕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拿出手的技能。这种担忧我能够理解,可是我很难接受。因为这些都是你们在意的,不是孩子。你们小时候经历的“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你们都忘了,是吧?孩子在意的也许是今天饭桌上的菜好不好吃,隔了好久没见的小伙伴今天还会不会跟我玩。家长带孩子的聚餐吃饭从不是真正的吃饭,这个我们从小就知道。小时候最怕吃饭聚餐的时候被比较,可是等这批人长大了,做了别人的爸爸妈妈却忘记了小时候的那种不喜欢。人越大面子越重要,人越小里子越重要。
每一个人都是好面子的,都会有虚荣的一面,大多数父母也都知道和面子比起来,孩子更重要。可是太多人做了父母,却忘了。学堂有个规定,便是把每一次老师点评后的习作发到群里,让孩子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是个很好的学习方式,但是却足以引发家长的攀比情绪。“老师,我感觉最近压力好大,我的孩子怎么写不了那么好。”甚至有的家长会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在打成电子稿的时候,把孩子原本的文字改得面目全非。
哎……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挖掘时间的不同和打磨时长的不同,他们的纹路和色泽自然也各具特色。
2017.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