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三个月前写的,当时心里不安生,没发,好在后来一切平安,但文章中的反思仍对我有深刻的启示。
先看三个真实案例。
第一个
早上又看到网上传来某银行暴雷的消息,想到爹把养老钱存在了这个银行,不禁有些担心。我把这篇文章发给了爹、妈和弟弟,想给他们提个醒。
一个小时后,我给妈打电话,询问他们对这件事情的态度。
妈说;“我也说了这事不牢靠,但你爹根本就不听我的,这个人就是这个样,认死理,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我也管不了。”
我听完,本来就不安的心情更加烦躁,耐着性子听了一会,最后在愈来愈强的烦躁中,冲着电话喊了一声:“反正我提醒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然后,我忙不迭地挂断了电话,不由得深深呼气,让自己的烦躁稍微得以平息。
第二个
前几个月,我一顿操作猛如虎,买保险损失了几千块钱,我后悔不迭,心痛不已。
我打电话给弟弟:“我要啥也不干,还平安无事,结果我忙前忙后,最后鸡飞蛋打,我这是对自己发起了精准自杀式袭击,对吧?”
弟弟说:“对!”
我说:“那我最后这个结果难道没有一点好处吗?”
弟弟说:“没有一点好处,你这次是完全的晕招。”
我又愤怒又伤心,啪地挂断了电话。
第三个
闺女考试成绩不理想,张先生开始训她:“你们班这次最高分多少?”
闺女摇摇头,小声说不知道。
我在旁边帮腔:“啥你不知道,老师不是在群里发了吗,最高分98。”
张先生暴怒。
好,案例列举完毕,大家发现了什么共性没有?
那就是,我和妈、弟都属于一个门派——“火上浇油”派。
第一个案例中,妈对爹的固执的抱怨,给我担心的情绪之火上浇了油;
第二个案例中,弟对我毫不客气的回应,给我懊恼的情绪上浇了油;
第三个案例中,我对闺女毫不留情的揭穿,给张先生愤怒的情绪之火上浇了油。
不良情绪没有得到抚慰,反而被煽动、放大、助势,最后让心情更加烦闷,事情更加糟糕。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
第一,抚慰情绪;第二,辩证看待;第三,给出方案。
第一个案例,妈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担心你爹的存款安全,我也一直在提醒他,他主要是想获得更高的利率,下来我们再打听打听情况,看看怎么做更稳妥,你们也帮着问问啊。
第二个案例,弟可以这样说,你这次折腾半天鸡飞蛋打,确实很郁闷,但咱这个操作说不定避免了更大的损失,也不完全是坏事,下来你再咨询咨询,看看有没有更适合的保险方案,我也帮你看看啊。
第三个案例,我可以这样说,孩子考得不好,你有些生气,这说明你对孩子有期望,很正常,孩子考多少不重要,平时她也挺努力的,咱们等会看看她具体错哪里了,给她查漏补缺。
上面三个案例的原版描述,我是越写越烦躁,后面给出这三个理想案例,我写得平静从容。
不同语言不用效果,语言的巨大作用真的威力无穷。
语言可以是伤人的利剑,也可以是抚平伤口的良药,好好说话,是每个人的基本责任和永远追求。
火上浇油,我从浇油不自知,到发现浇油而自责不已,但如今清醒浇油,我的进步显而易见,成长的作用无可置疑。
那下来,我要继续努力,脱离“火上浇油”派,加入“火上浇水”派。
等我“改派”成功,再一点点把我妈、我弟都带出来,把“火上浇水”派发扬光大!
再展望一下,我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天下无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