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是否因为误解或被误解,而错失了最好的朋友、恋人、亲人?
你没有被人误解过,明明你说的不是这个意思,但对方却这样认为了?
你有没有误解过别人,过了很久才知道是你误会她了?然而你们的关系却出现了裂缝?
我记得有一次在家吃饭的时候,我妈炖的肉没有大火收汁,所以汤多了后味道就有点淡。我就说了句今天的汤多了味太淡不好吃,我妈一下就炸了,劈头盖脸把我骂了一顿,最后自己还哭了,我就有点懵了,明明是很小的一个事,我的初衷就是,这么好的骨头没有做好,我觉得很可惜,是希望下次能做好,想提个建议,仅此而已,至于发这么大的火吗?(说明一下:我妈不是一个暴脾气,不会随随便便就发火的)后来当我看到这本《谈话的力量》,我才明白了为什么!
信息的传播是会被扭曲的,传播者会选择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动作、什么样的语调、以及什么样的目的、和对方的关系亲密度、年龄、教育背景、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情感状态以及当下的心理状况来决定的。
而人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是可以接收信息的,每秒会接收到4万个脉冲,而你只能集中注意力来接收一部分。至于你会注意到那些部分,则是受到了你的期望值、信念、需求、兴趣、态度、经验和知识,以及当下的心理状况这些会有很大的影响。
正如格式塔治疗运动的创始人福里茨.帕尔斯所说:这个世界的图像并不是自动进入我们大脑的,而是有选择的。我们不是在看,而是在寻觅着什么。
也就是说你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因为和你的兴趣、需求、价值观等等的一切心里有关。有一个心理学现象,当你怀疑一个人时,你就会选择性地找出与之相关的所有证据来论证你的观点,与之相反的你会视而不见。
我记得在我买车以前,我这款车在我的印象里根本没有见过,好像在我们这根本没有,但是当我买了以后才发现,时不时就能看到街上有跟我一样的车在跑,其实车一直都有,而只有当我关注它的时候,我才能看见它,才会对它有印象。
你可以试下当你看一本书明白一个道理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生活中跟这个有关的会经常出现,而你以前却从来没有注意到。
上面说我妈的那个例子,我现在知道原因了,这个事其实和饭做的好坏关系不太大,它只是一个引子,首先主要是因为她当时心情不好,其次是觉得自己每天无怨无悔的付出那么多辛苦没有得到夸奖,反而换来的是挑剔。最后是因为我们是家人(属于最亲密的关系),所以迁怒到了这件事上。
我妈作为接收者,她受到了当时心情不好、需要称赞、以及我们是亲密关系的影响,所以借着我说不好吃的这个引子爆发,如果我们不知道这背后的因,那么我们就会认为,这脾气太爆了吧,因为这么点小事发这么火自己还哭了,至于吗!但是当我知道这背后的原因时,我就理解了,也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我相信换一个时间,她心情好了,就不会再像上次那样,这就是为什么信息会被扭曲,因为接收者受到了自己心里的影响。
今天剖析了这么多因,却没有说这么解决,是因为在我看来,原因和解决方案同样重要,所以我要用一整篇文章来阐述,其实在我心里认为,知其所以然就基本解决问题了(比如说,你做了一盘菜,别人都不爱吃,由于你没有味觉,所以也不知道为什么,当你有了味觉后,一尝才知道是舔了,所以只要加一勺盐就好了。这个味觉就是因、就是认知)。
当你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你是无感的,就像很多男人会觉得他的另一半有时候会无理取闹,动不动就发火要么就是找事,其实她只是缺少了关心,所以才会找一些小事来大动干戈,如果你有了这些认知,没等她发火,关心就给到了,她还会生气吗?就算是发火了,在你没有认知的时候你认为她是无理取闹、没事找事,可当你知道了这背后的原因,你是否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呢?
如果是疑难杂症治不了的,下篇会讲解决方案!
相遇不易,相伴更难!多一份理解就少一份抱怨,多一份包容就少一份计较!愿屏幕前的你万事顺遂!
最后隆重有请本书《谈话的力量》,以上内容都是我根据这本书的内容加上我自己的理解写的,分享给大家,今后会持续更新本书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大家好,我是登云读书,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因为专家说,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输出。其二,想做自媒体,因为喜欢自由。刚开始写文章,有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多担待和指教,喜欢本篇文章的同学们,支持一下小编,点赞、转发、评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