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鲁迅作品 · 新世纪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的“减除风波”o 原来课本中鲁迅很多§ 表现:2000年和2003年对教材中作品的作者做过统计1.鲁迅(16篇,相关文章3篇)2.杜甫(15篇)3.李白(12篇)4.孟子(9篇)5.苏轼(8篇)6.司马迁(6篇)§ 原因· 鲁迅是 中华文化的象征,是现代中国文化的代表性人物· 新中国成立后,语文教学大纲偏向人文性,更多地强调政治性。毛泽东称鲁迅为“新文化的旗手”· 吴冠中“一千个齐白石,抵不上一个鲁迅”o 齐白石带给中国艺术的是技巧,而鲁迅带来的是中华民族的灵魂o 2009年,鲁迅作品出现被减除的风波§ 对于原因的分析· 温如敏接受采访《温如敏论语文教育》o 因为课程改革,必修教学实践变短,选修教学时间变长,所以必修课本中鲁迅作品从5篇减至3篇,在选修教材中,不但保留了鲁迅作品,而且还增加了一些篇目,比如《铸剑》《范爱农》。· 如何“走近”并“亲近“鲁迅?o 为什么难“走近”§ 鲁迅本身是难的· 鲁迅曾说,他写作的因为他吸了毒。我劝大家不要再吸毒了,要戒毒(比喻)· (出处?)鲁迅多次说,读我的书,要两个条件,第一,过了三十岁。第二,吃点亏倒点霉,最重要的还是要有痛苦的体验才能读。§ 我们在谈论鲁迅时,都是概念化的· 封建礼教、吃人o 读者不熟不透,只会复述知识点,而没有感觉§ 子主题o 怎么“亲近”鲁迅§ 人文教育· 意识到鲁迅的普通人的一面,不要神化他§ 自然教育· 不强制学生读鲁迅,而是引导§ 寓教于乐· 倡导兴趣教育,鼓励学生体验人生,多做社会实践· 中日两国语文届对于《藤野先生》和《故乡》的不同阐发o 《藤野先生》§ 鲁迅一生最爱的作品就是《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回忆性散文,而不是回忆录。具有文学虚构性。· 类比《史记》“无韵之离骚”o 《故乡》§ 中日课时差异· 中国3课时(每课时40分钟)· 日版11课时(每课时50分钟)§ 中日教学目标对比· 中国比较抽象o 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在思想上灵魂上对农民造成了审慎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欲望。· 日本比较具体o (1)使学生掌握小说中刻画人物的姿态及心理变化,历史的社会情况及其关系,从而深入思考在历史中生活的人应该具有的生活态度。(2)理解小说主题和思想及其与时代背景的关系(3)通过学习,关注自己与现实状况的关系§ 主题思想上的差异· 中国“隔膜说”o 中国教学中存在主题先行的习惯,《故乡》被当做揭露旧社会黑暗的一个“启蒙读本”· 日本“希望说”o 鲁迅对“路”的理解,给了三条路:第一种是“我”辛苦辗转而生活;第二种是像闰土那样辛苦麻木而生活;第三中杨二嫂那样辛苦恣睢的生活。他对于这三条人生道路断然予以否定,他说,这三种人生都不可取,他主张像宏儿和水生那样的新一代,拥有新的生活。§ 子主题小说人物的评判和处理上的差异· “究竟是谁在灰堆里放了碗碟”的问题o 中§ 认为是杨二嫂干的占比高o 日§ 认为是闰土干的占比高·
【思维导图】“与中学生谈经典”系列公益讲座(第三讲):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鲁迅作品(田刚)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晚上在青椒计划中学语文群里,由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得者牛宇老师带来的关于阅读方面的分享,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我觉得...
- 这几天的教学都受着《军神》由导师组织的研课过程的影响,感觉自己对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科和学程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