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周的时间讲成本概念的递进,其实也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小结,今后还有成本概念的拓宽。
一、成本概念深不可测。
因为它是靠想象出来的,就可以从具体到抽象,从个体到群体,从静态到动态,这样去发展,形成不同的概念。先讲最普通的成本,会计的成本,后来讲交易的成本,制度的成本,再后来讲制度变迁的成本。但最底层的基石概念是: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二、成本概念的推进。
首先简单的是一个人的有形的物资,如一棵木材用来取暖,就不能用来造房子。其次进行了扩充,既指有形的物质也指无形的物质,如盖房子时需要阳光权安静权空气权等等,这些抽象的资源也加入到了成本概念中。第三讨论成本时千万别只看货币成本,要看全部的成本。如别只看超市里的菜比农民田里的菜贵,要看到超市带来许许多多的便利使我们的全部成本变得更低。第四,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如果没有什么可放弃的,也就不存在成本,所以“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凡成本一定是向前(未来)看的,而不是向后“过去”看的。
三,产品价格与成本无关。
一个非常重要的因果关系是:最终产品的供求关系决定最终商品的价格,而这种商品的价格,倒过来决定商品生产的原材料的成本,而不是我们在会计课程上学到的:商品原材料的成本决定了最终产品的价格。
四、所有的盈利和亏损都是一次性的。(这一点暂时没有理解透彻)
所有的盈利都是横财都是意外发生的,所有的亏损都是横祸也是意外发生的。只要发生了盈利或亏损,对资源未来的使用价值就作出了新的调整,成本也因此相应进行调整。
所以没有“旱涝保收”的生意,过一段时间之后,它就不再是旱涝保收了,因为当中的资源的价格发生了变化,使用这些资源所要付出的成本也发生了变化。
五、租和寻租的概念
从成本的角度看,租是对资产的付费,而这个资产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以付费的变化而变化的,那就是白赚的收入。猫王从卡车司机到歌星,两种职业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就是市场对他作为歌星所付出的租。
而寻租的概念是指企业在向政府争夺垄断性优惠政策的过程当中,所付出的巨大成本。没有不付出成本的收入,包括乞丐,他乞讨的过程也要耗费资源的。
六、社会成本问题引发科斯定律。
一系列所谓伤害的例子,(牛吃小麦,修副楼的酒店挡住游泳池阳光的酒店,糖果商的噪音影响医生给病人看病,养鸡场水泥厂的污染,火车与亚麻),在科斯看来只是对资源的争用,这时就产生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科斯定律: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谁把资源用的好,资源就会落到谁的手上。
七、交易费用永远为正。
从理想状态到现实来,现实社会当中交易费用永远是正的,而且是很高的。这样就能明白为什么资源资产和责任的初始界定非常重要,这就是制度,风俗,习惯,和法律之所以存在的原因。而整个社会为那些经理人,中介人,法官,律师,会计等所付出的工资,就是这个社会所要付出的交易费用。这个交易费用是巨大的。
八、交易费用越低越好。
这是当然的,但现代社会越是发达文明的社会,他们当中有些交易费用不但没有跌,而且在涨,比方说通信费用,律师费用,教育费用等等……是否能得出结论:交易费用越高越好了?不是的。在落后地区或落后时代,交易费用不是零而是无限大,所以他们没有被纳入计算当中,例如通信费网费,原先是没有的,我们不会因为通信网络花一分钱。其实是因为那费用是无穷大,看看通信的历史就知道了。中国古代诗有“家书抵万金”,在国外“马拉松”体育项目是如何来的?是技术使我们通信变为可能,这使我们的生活费用多了不少通信费,所以我们要以正确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交易费用。
九、制度费用与制度变迁的费用。
所有交易费用加在一起,称之为制度的费用。在这个制度下面,我们要为学校、商会、家庭、企业、法庭、政府、军队等等这些组织付出费用。
如果不是静态改为动态的角度看,会发现还有另外一种费用,就是制度变迁的费用:从一种制度变为另外一种制度在当中,也要花费巨大的成本。以前我们是用笔写字,用打字机来打字,现在知道用电脑打字会更加好更快,但是我们要花钱买新电脑,要花时间学习电脑使用,要花时间学各种软件的使用,这本身就有许多的成本。这就是从一种制度变成另外一种制度所要付出的成本,称之为制度变迁的成本。
十、存在于想象之中的体制成本。
正是通过不断的比较,想象,经济学家形成了一种又一种的成本概念,他们不断地训练自己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能力:看得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看得见那些看不见的损失,从而优化我们的政策,改善我们的生活。
2018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