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道的打工I人的福音,一份理想的线上工作。

沪漂一年半的时间,作为普通小孩,我都做过哪些工作,那叫一个惨字儿了得。

比如销售方面的电销、网销、面销、地推;厂子里面的物料员、机械操作工、品管、数据员、生产文员;素质教育的机器人教师和房地产顾问;面包房里面的 烘焙师、咖啡师、服务员等等,起初刚好毕业的那会儿入不敷出,情商也不高不知道遭了多少罪才在22岁的时候发现社会搞钱的逻辑和自己自小到大的认知理念完全不一样,在这种导向下,你越想努力方向就偏离的 越加离谱,导致做了很多的无用功。

直到22岁的时候才搞清楚搞钱的基本逻辑,才发现在上海这个地方原来稍微勤奋坚持一点,拿到一分月薪7-8K的工资真的不是一件难事,这个和个人的学历和能力完全没有关系,和一个人的个人人生规划和个人的搞钱认知有相当大的关系。

作为一个地道的打工人,目前即将迎来自己的24岁生日,和对象达成了一个共识,单纯的靠学历提升和技能的提升来得到更多的机会,应对未来存在的风险性不大可行,只会延迟自己原始资本积累的时机,为后面中青年危机埋下隐患。

现在我接触的有两批青年人,

一批白领青年人在35岁时得到了一份相对收入可观的职业完成积累自己原始资本的初始阶段,在35岁之前通过烤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在考回老家。

另外一批蓝领青年人在35岁之前一边自我提升,一边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也在谋划35岁之前通过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考回老家或者通过提高自己的各项变现技能实现资源和资本的进一步累积。

35岁是个大坎,高薪不会长久,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力价值会贬值,以前 觉得自己只要学历足够高,技能足够多我就可以赚到很多钱,但是现实相当骨感。

不论不是读书还是就业、创业,都是一种渠道,目的是提高个人的变现能力,得到更多的资源和金钱。有了金钱和资源才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想要去远方是需要车费的,连车费都付不起,谈什么劳什子远方。

在探索职业的道路上,我发现硬件条件相对较好的人群确实要比硬件条件差的人群更容易少走弯路得到结果。从选择成功的途径来说,相对比较宽泛。一方面社会分配的资源不均匀 ,这个人群的视野认知确实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我发现很多的信息都只能做到给人指明一个模糊的方向,普通人能看到的搞钱路子,估计被上面的人已经瓜分的大差不差了,才会流到普通打工人的手里。

自媒体等情况流量瓜分就是一个典型的情况。

我发现普通人能把学历、技能和其他优势做到变现的相对少。

主要是因为信息差这玩意儿可不是说着玩的,就是你有的我没有,我有的他更好。有哪些坑一定要学会规避不是在百度上查一查就可以解决的,必须要好好去亲身经历,好好复盘,好好去探索。

作为普通人能做的真的就是不断的提高自己变现的能力,不断的去通过各种技能拓展不同的变现渠道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

即使在很多人眼里只是一些小银子,但是那种成就感是实打实的。

之前我和男朋友经常就收入来源、收入组成、收入复利上面有过讨论,我们两人月薪才不到2W,他觉得只有创业才能解决问题,比如下班之后去摆地摊,我认为可以通过技能提升来实现线上工资,时机成熟了之后在考虑创业这回事儿,比如自媒体。基本达成共识。

后续将在线上客服、写作、剪辑短视频、直播带货、开网店等进行线上工作进行研究探索,希望有更多的收获。

人生有无限可能,我想以搞钱为目的,好好享受过程,每天都能有所收获。

2024年,打工人加油呀。未来可期,好好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