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正老师;易经课程,到今天我们总共学了二十卦。
观卦卦象:上面两个阳爻,下面是阴爻,有点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感到羞耻。人的一生,无非几十年,究竟应该如何度过?怎样才能不虚度一生呢?关于慎始善终,可以从卦与卦中看出。今天算是对前面的学习进行一个小结。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慎始慎终呢?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给过一个答案: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感到羞耻。《易经》给出的答案是:慎慎始慎终。第一卦乾:乾为天,乾上乾下。第二卦坤:坤为地,坤上坤下。可以说,乾是善始,坤是善终。
有终必有始。屯,是始;坤,是终。何谓阴阳。《易经》告诉我们,人生就是没完没了。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个严肃的问题。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大家互动一下:(有意义的活着,活得有价值,幸福地活着)。这个问题,千百年来,无数人都在回答。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感到羞耻。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给出的答案。道家和儒家佛家都对这个问题有过解答。《易经》的智慧告诉我们:人生的目的是要求得好死。
与其求长命百岁,不如求善终。好死不是代表不生病而死,也不是不被车而压死,而是心安理得地。何谓善终,不是不病死,不是非,而是死得心安理得。《易经》告诉我们:好死是死得心安理得,毫无愧疚。把《易经》的道理看清楚,并将其切实运用在生活中,死的时候就能心安理得。
假如人的一生,你活得明白,知道你的人生接下来的每一步,那么,你的人生是否就变得很无趣。人生本就该有无限种可能,无限种未知。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去算命,算得非常细致,细致到几担米可以高中等等。有一次,他在寺庙里静坐,三天不动,有全和尚很奇怪,他怎么可以做得到。他回答:因为我已经知道接下来要发生的什么事,所以处事未惊,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中。这位和尚就跟他说:虽然你知道自己的命运了,但是,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为之去改变,去努力。
《易经》的智慧:人是习惯的动物,常常谨慎,谨慎就会变成一种习惯,习惯就成自然,自然就会很快乐。
整部《易经》集中,乾坤两卦是大门,最重要的是谦卦,它代表着态度。善始善终,乾坤都是柔,过程需要刚,也是为了达到柔。以柔克刚。柔,另一个谐音就是儒。谦卦为甚么这么重要,因为他告诉我们守份,知足,常乐。儒,从字形上看,一边是人,一边是需字,就是做人所需要的道理。这边讲的也是柔字。谦卦为甚么这么重要,因为他告诉我们守分,知足,常乐。每个人出生条件不一样,有人就有分,有的分多有的分少,有的分好,有的分坏,人要懂得知足。《红楼梦》中的贾老爷不时批判贾宝玉,就是一个严父的典型。这其实就是谦卦的精神:守分、知足、常乐。这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追求的。
接下来是子栋老师《道德经》育儿系列课程第十九讲:形神合一,欢迎进频道收听(13370530)
子栋老师:在营魄抱一,我们表现出来的是一个身体,但是我们虽然有躯体,但是我们还有灵魂,就是魂魄。有些可续到今天还解释不了,十指所指,十目所视都是有限的小时候,农村有神婆,她经常会做出我们看不见的事情,会掐算会前生后世,我哥小时候不好养,就给他带锁,然后12岁开锁。妹妹也不好养,看了很多医生,还是不行,后来又去找神婆带锁,后来就越来越好养了。
子栋老师:现在也还是很多都有说小孩子晚上不要抱到外面去,比如中元节,晚上不要到外面去。孩子受惊了,就会大声叫着,你回来了,叫魂!所以人的生命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有形的身体,一个是无形的灵魂。车子在运行过程中,车身跟他的魂魄要合为一体的,不能分离。阴阳和合,没有灵魂的人是行尸走肉。道德经中人的几个状态都列出来了。道德经很多都是同一章节的互相解读,或者是前后章节之间的解读,所以我们很多学习经典,都直接去看解释,这个是行不通的。
《道德经》可以完全用《易经》来解读,读了《易经》后来解读其他经典,那是一览众山小。但但是更多时候是心神合一的,载营魄抱一,理想和行动要融合一起,比如教育孩子,我们想教好孩子,就要去行动。如果是读了三字经来解读易经,那就像遇到一堵墙,行不通。什么时候,都要素读原文。但是更多时候是心神合一的,载营魄抱一,理想和行动要融合一起,比如教育孩子,我们想教好孩子,就要去行动。我们早起听课,但是跟别人说要5点起来听课,别人会说我们,所以不要没了解就给人家下结论。还有比如养育耗子,平常培养孩子,教育孩子是妈妈在做,了解教材也是妈妈在做,可是最终却交给爸爸做决定,这就是有矛盾的。
夏虫不可以语冰,虫子没见过冰,却要跟他谈论冰,这是我们的问题,还是虫子的问题?
所以我们要学会为人处世之道。比如城市的道路特别宽广,开起来就会特别舒服。学会为人处世之道,就是来拓宽我们人生大道路。不要走小道。作为母亲,我们思维的这条道不去拓宽,那我们会限制孩子的成长。即使是全职妈妈,我们也不能跟社会去脱轨。社会就是载营,我们内心就是魄,所以道德经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要做成功有价值的人就要做以下几点。
今天先讲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有孩子吼,我们很多生活节奏都会被打乱。当孩子生病的时候,甚至孩子爸爸还不在家的时候等等,我们焦虑,担忧,就导致我们的心神容易分开。任何时候都要学着去修炼自己,去做到心神合一。我们心中永远有另一个爸爸,心目中永远有另一个孩子,因为现实中的那个跟我们心中的理想那个不一致。我们心中那个越理想越高大,我们就会觉得好烦好烦。所以道德经是可以指引我们的生活的。
在这边学习的空心圆,可能也已经了解过很多其他的教育机构,大家可以判断下,有没有哪个机构可以大家这样去生活,他们的理念是否能够在生活中进行践行?我们的育心教材,不是使用一年两年,是十年,这是建房子的所有材料,算下来一天才几块钱。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给到我们的是天道的做法。
主持人:今天感觉都还没听够。先对两节课进行一下总结,大家有感想可以来分享。第一节课是对20卦的总结,告诉我们慎始善终。慎始善终,不忘初心。比如我们在冲刺道德经的过程中,一个人读,很容易因为一件事情就放下了,但是在我们平台,大家一起走,看到别人坚持,自己就会再坚持起来。所以一个人走不远,一群人可以走很远。在十年前我肯定不会想到我能遇到育心经典,并在这里坚持学习和分享。当我坚持6年后,我也会开始畅想是不是有更多人跟我一起前进。
宿轩妈妈分享:今天听到子栋老师说到,西方和中国教育孩子的不同。中国人以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我以前也是用鼓励的方法,但是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开始飘起来,所以一段时间后,我可能会狠狠批评下他,他就会收敛下几天。但是有一个同事一直都是鼓励,一直都是都是用说的,开始还很听话,但是到了小学三年级后,就开始管不住了。所以有时觉得教育孩子挺难拿捏的。
文灏妈妈分享:听了子栋老师说到心神合一,我挺有感触的。我以为只有灏灏小时候要神婆来帮忙带的事情。今天听了课就很有感慨。其实神婆做的是无形的,无形的东西其实是存在的,小时候如果受到惊吓就会哭闹。到后面有经验了,受惊吓的哭闹是不一样的,我就会去找他爷爷。灏灏小时候,如果晚上带出去别的地方过夜,他就会发烧,发烧跟平常的头疼脑热不一样,凌晨一点会发烧,四点退烧,然后到了白天就好好的,然后第二天又反复。这时就会去找他爷爷,他爷爷有点像道士,会红白喜事的那种,只要不是真的头疼脑热的,找他基本上都是有效的。村里很多夜间哭闹的,也都会去找他,这样过后,孩子就真的好了。所以子栋老师说的载营魄抱一,就真的很感慨。
靖博外婆分享:今天的两节课都是高能量的,一个是易经系列课程,一个是道德经系列课程。蒙正老师讲到慎始善终,讲到赞美孩子,要私下赞美,不要在众人面前赞美。但是我发现我是做反的,经常是在众人面前赞美,回来批评。文灿在我这边,我也是在众人面前夸奖他,回来就会去指出不足,但是也会赞美好的一面。如果我们不学习,就容易把事情做反了。像蒙正老师说的,通过学习,我们会从原来的破铜烂铁变成金子。
第二堂课,载营魄抱一,经过子栋老师的讲解才知道怎么去理解它。说到他的弟弟妹妹,我也想起了我的弟弟,文灿的爸爸,小时候也是不好带,经常上医院,但是小时候医道比较好,没交钱医生也会先抢救。有一次被医生骂,说孩子都这样了才送过来了,是钱重要还是人重要?后来就去找了神婆,说孩子比较贱,所以后来取了名字叫小狗,后来初中毕业才开始叫名字。这些都是生活的常态,但是我们不知道是来自于经典的智慧。
子栋老师分享到心神分离,我们也经常处于这种状态,读经的时候嘴巴和眼睛跟着书,但是脑袋已经想到别的地方去了,这就是心神分离的装填。然后讲到目前是孩子心神的一个道。作为母亲不一定要专职孩子,那我们就能把对待工作的状态传达给孩子。女儿生了孩子,我也不想全职带孩子,我在工作之余会去带孩子读经,周末带去读书会。每天会把时间把握得很好,白天跟其他人交往。孩子读经并不用一天到晚读,不是读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