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笑着说:
“我的这三丫头却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回来吃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
这算是正话反说吗?
说着,众人都笑了,一齐出来。走不多远,已到了荇叶渚。姑苏选来的几个驾娘早把两只棠木舫撑来,众人扶了贾、王夫人、薛姨妈、刘姥姥、鸳鸯、玉钏儿上了这一只,落后李纨也跟上去。凤姐儿也上去,立在舡头上,也要撑舡。
也没有凤姐撑船。贾母在舱内说:
“这不是顽的,虽不是河里,也有好深的。你快不给我进来。”
凤姐儿笑着说:
“怕什么!老祖宗只管放心。”说着便一篙点开。
强撑着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会有什么后果?
到了池当中,舡小人多,凤姐只觉乱晃,忙把篙子递与驾娘,方蹲下了。
怎么样?不要用自己的业余挑战他人的职业。
然后迎春姊妹等并宝玉上了那只,随后跟来。其余老嬷嬷散众丫鬟俱沿河随行。
坐船也就罢了,其余下人跟着在岸上走就过分了,但是这又是他们当时必须做的。
宝玉说:
“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
又回应了时节。残荷败叶又是什么可恨的。在宝玉眼里只是因为大煞风景吧。
宝钗笑着说:
“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
算是客观原因。
黛玉说:
“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
李商隐的诗没什么呀,为什么不喜欢呢?再来说这首诗: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黛玉改“枯荷”为“残荷”,一字之改,增加了颜色的多样。但是我想说已经是听雨声了,又何必在意“枯荷”、“残荷”之分呢?
宝玉说:
“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这样的言听计从,不是因为没有原则,而是因为心里有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