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820: 王朔的《纪年》又厚又重,我是第一次买他的书,翻了一下,还挺有趣,汉武帝操着一口现代北京口语,您想象一下,会笑出来。
王朔大约是想,鲁迅能写《故事新编》,我为什么不能?很喜欢看嫦娥吃乌鸦肉,所以就想看看王朔的。赶一回时髦。
原来他是系列小说,总名《起初》,一共四部,这本是最后一部。亲们认为这本最好,就先出了,前三部还得改。得,您慢慢改去吧。
220822: 读了《纪年》的序,看来王朔这回相当认真,我也认真点吧,慢读,今天先打住不读了。
220823: 开始读《纪年》,北京口语夹杂着不知真假的匈奴语,还真妨碍速度,有些地方读得笑出声来。北方人读《繁花》是不是这感觉?估计不至于,金老没夹杂洋人语或南蛮语。这刘彻周围的人除了田蚡窦婴,怎么还出来个精通匈奴风俗的阿老?查无此人,难道是阿城先生穿越了?每读到此人,不免脑补出阿城的样子。
220826: 《纪年》读到第五章了还在记人名与官名,匈奴语难记。刘彻天天开会。感觉这刘彻很年轻很善心很随和,行动像是王朔本人,虽然我完全不知道王朔是哪样人,第一人称的效果。而阿老是真像阿老。查了查汉武帝16岁登基,小说从“我六年”开始,那就只有21岁,的确年轻。
我一直留意的是,王朔为啥说把自己一直无处安放的所思所想之类都放进这部书里了。到现在为止我看出来是,他的确是个部队大院长大的军迷。
220828: 昨晚读了一段刘彻修庙,要用旧砖瓦修旧如旧,跟德累斯顿重建似的。这也是王朔心里搁的事么?大约他也觉得各地造的假古迹不顺眼吧。
微博上有人问,王朔怎么把自己写书里去了呀(我知道古代不少画家都爱把自己画进群像中去,比如拉斐尔、委拉斯贵支),有人回答说,汉代那会儿的确有个叫王朔的,史书里有记载。好么,王朔他爸有水平。只能怪汉代那王朔不够有名,以至于造成误会。我小时候住的村里有个人名叫李白,绝不会有人把他当成诗人。
王仁宇说中国古代缺乏数字化管理,王朔是跟他反着来,征多少兵要吃多少粮要用多少马要造多少武器,全都清清楚楚;全国普查偷税逃征多少各种处罚实行了多少,精确到个位数;选马种测量马身体精确到厘米后两位小数,还说我就不换算为汉尺了,哈哈哈。
220829: 写这部书不容易,得读多少古书资料啊,比别人生造一个故事难多了,还写得如此有趣。第18章开始第三人称叙述。
读完了马邑之案。王恢可惜了。这部书里蒙冤而死的人不会少。浪花淘尽英雄,大时代中匹夫之命更是贱如蝼蚁。
220830: 据说小说中的阿老是指西汉开国元勋灌婴的儿子灌阿。灌夫原本是灌婴的家臣。行啊,我独不解古代怎么有那么多男人起名字为“婴”,灌婴、窦婴,夏侯婴、陈婴,更早还有个程婴。另有很多名叫“布”的,除了小说中小栾的父亲栾布,还有英布、季布,更早还有个吕布。这种奇怪的名字似乎与上世纪后半叶的小明小红一样普及,除了这几个流芳百世的大人物,民间不知还有多少。
220831: 马邑事件以后,上天来收人头了,一帮老的都接二连三死去,朝廷换了一批新人,又要记名字了。接下来写南方蜀越的事,恢复了第一人称。我还是喜欢读第一人称。
220902: 刘彻聊幻觉三阶段。初级:故人入梦。中级:从来不曾见过,一刻也没忘记,青天白日,这人出现了。高级:既非所想亦非曾见,超出想象难以名状的壮阔诡美。如此说来,我曾做过一个梦,遇一心仪之人同骑自行车路过花开满树的大街,此人非甲非乙,面目模糊,不是我现实中认识的人,梦的情景清晰如电影,又荒唐如传说。请问上,我这是不是中级幻觉?
220905: 刘彻得了儿子后与二妃的一段聊有趣得很。
读到辽东事起,想起某老师说的,东北狩猎部落比草原游牧民族更难对付。朝鲜那块弹丸之地住着好多小部落,或能耍流氓或能打仗,连汉武帝也闹了个湿手沾面粉。
《纪年》慢读尚未过半,突然想,王朔写书时,是不是先做了一个沙盘,不然怎么能如此熟练地调兵遣将。
220908: 说张骞回国写了一部《留匈十年记》,翻前翻后好不容易搞明白,小说里的张骞原是望气郎王朔,去西域时为了保密与一个叫张骞的互换姓名。十多年后他回来,原张骞已病逝,刘彻就让他继续称张骞,不改回王朔了。这都什么呀,真会玩。
220909: 张骞与刘彻一阵瞎聊,说遇到了希罗多德,把居鲁士大流士等等西亚历史扯了一通,绕得我云里雾里,最后说张骞与希罗多德差了三百年。这是王朔读《汉书 西域记》的心得吧。
220912: 史上争论佛教究竟何时传人我国,一说西汉武帝时,一说东汉明帝时。《纪年》里写金日䃅(di)故事,霍去病将军征西,败匈奴浑邪部与休屠部,所有俘虏卖为奴,休屠太子日䃅因年幼逃过一死,也在其中,发配到黄门养马。某日刘彻去看马,见日䃅人才出众,问了,原来是休屠太子。刘彻一直想找个休屠部的人谈谈他们的巫术,赶紧招他进宫,一日三迁,升为驸马都尉。日䃅谈吐不凡,并不言巫术,出口便是哲理,近似佛门语录,如“前一刹那亡,后一刹那生,亡即是无,故无因果”之类,刘彻大喜,赐姓金,升为光禄大夫。这事被司马迁记下,可惜司马迁死在他前头了,没来得及为他立传。金日䃅语录藏于洛阳石渠阁。后世有人认为此便是佛教传入之始。
到东汉明帝时,来了两个印度僧人,带来经书佛像,建了白马寺。石渠阁便将金日䃅语录书献给白马寺,不料两个印度僧人一看就说,都是些旁门左道,扔了。
金日䃅墓在陕西兴平,邻近霍去病墓。
读《纪年》已过三分之二,感觉刘彻事儿越来越多,南征北战,各种税收令,一会儿彗星一会儿流星,荒年灾年不断,开会的内容也几乎没了。回想本书一开头时,起初的刘彻,少年英气,如一股春风。看来要读第二遍。
220914: 刘彻的王妃生孩子死了,他悟出了爱的定义:一种失去。
霍去病事迹令人叹息,天生战士,立功无数,二十四岁即过劳死。
颜异被诛实在冤,此后没人再敢直言。我想看张汤何时被诛。据说张汤虽是酷吏,却很廉洁。他是自杀的。他儿子与他正相反,胆小而贪婪。
有一段文字甚好,录一下:
“元狩五年,春三月,甲午日,丞相李蔡为自己修墓附骥龙脉,墓址选在孝景陵园空隙地,坐盗占皇陵龙脉动土,下吏治罪,吏围李宅,蔡于中庭白玉堂春树下自刎,血染落花。……玉堂春花抱如杯,色明且艳,初放累累满枝,不见绿叶,盛开即谢,有如人生轰轰烈烈,盛极而衰,时人多以为不祥。”
白玉堂春即白玉兰。树下自刎,血染落花。日本式物哀之美。
220917: 刘彻派人寻方士,人来汇报,正好皇后蒸懒龙……懒龙是啥?查了,北京地区面食,类似花卷那样,面卷着肉末葱丁,肯定好吃。据说民间风俗二月二龙抬头要吃懒龙,能驱春困春懒。于是刘彻一边揉面一边听人瞎扯封禅事。
于是刘彻上泰山封禅。我以为封禅这个词是动宾结构,原来是俩字平等的联合结构。封是祭天禅(Shan)是祭地。
刘彻到了东海,有人忽悠他登船去访仙山,被东方朔劝住。回来后,觉得自己是被无道仙迷了,东方朔说,人群就是无道仙,几千人一齐起哄,不离远点,谁都可能被裹进去。
元封三年打朝鲜相当惨烈,三月打到七月,打完后几个将军与使者官员均因各种罪被诛,而归降的朝鲜太子与高官都封侯。真是狡兔死走狗烹。
220920: 终于读到苏武李陵,叙事重点却在司马迁,如何不杀他改腐刑,讨论得忒有趣。有阴谋论者说刘彻为了让他做内朝官才故意拿李陵事治他罪。又说李延年也是腐刑,他是故意求之,为了能唱假声男高音哈哈。
李陵事,说是留匈奴的汉朝叛徒卫律使了反间计,刘彻误族了他全家。后来他去探苏武也并非劝降,两人差着辈份,根本说不上话,称不上兄弟,且苏武独居年久,话也说不利索了。两人只在火堆前拿竹片刻诗数首。李陵三首之一系五言诗之祖,“音极合,调极谐,字极稳”,比唐人句高明多了。录在此: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踰。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欲因乘风发,送子以贱躯。
第71章刘彻与司马迁讨论道德,王朔借刘彻的嘴说自己的想法。我儿也是这观点:人是万恶之源。
本以为《纪年》既是纪年,会平淡而终,不料卫太子事件凌空而起,真实历史如戏剧高潮,叹叹叹。
末一段写刘彻弥留之际,精华凝聚,想要慢读而目光不从意志飞速下行。错将汉武之感当作老父临终所知所感,恍然欲涕。识得作者大才。
合上书,如大梦初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