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机构负责人跟我说:“很多实习生仍然是玻璃心,说几句就闹情绪,活又干不好!”
这个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在公益美好前景下,仍然有着一大堆的是bug等着修复,至少社工流动频繁就涉及到一项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这里我提出了两个思路给机构负责人参考:
第一:能否让心理协会老师给我们机构提供一份测量表,报名过来参加的实习生,只需要填完表之后,我们就大致知道这个实习生的优缺点以及适合社会工作哪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尽量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果不适合就直接不录用。【我们要相信科学的力量!】
第二:但凡是实习生加入进来,适当报名额适当扩张到三倍,最后筛除两倍,只留下需要一倍的数目。开展为期3天的培训与考核,通过机构社工轮流培训以及最后的作品展示【试卷考试】,综合各个社工以及作品考察分析,至少可以选择出与机构相匹配的实习生来了!其余实习生虽然没有进入机构,但是能够学到知识和技能,也算一种收获,我们至少可以这样安慰他们!
这两个方法都不省心,也都不省力,但是一旦筛选出于机构三观相符的实习生来,后期工作就非常顺利啦!但是我们机构现在已经招募到了”糟心“【不是贬义,是相对比喻】的实习生了,怎么办?我也给机构负责人提了两个思路,请看下期!
—吕其谦
广西本土公益领域的非著名业余实战咨询智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