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式姆指靠在吉他琴颈中间,手掌不会紧贴琴颈,通常会留个小空间,最大的好处是"手指延展"性较够,尤其你的小指跟无名指有较舒服的扩展空间,在弹奏难度较高的曲子时较舒适,很多高手都爱用传统式。
我自己的经验是:如果你的手指够长,像老外那样,按和弦或solo指法较轻松,比较容易采用传统式握法,但若手指较短,因为要扩指,按得又吃力,会比较容易依靠摇滚式的第三支点施力。很奇怪对不对?明明理论上来说,手指短更需要延展性,结果反而较多用摇滚式? 我的看法是:因为手指短学吉他真的较痛苦,为了让自己能快速上手,手部会下意识的採用摇滚式。那久而久之,就像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概念,手指长的人成就感较高,练的也较好,技巧也较棒,手指短反之。 一些文章或一些教学影片讨论关于姿势的理论,我认为稍较"片面",没有从整个结构系统去讨论,所以常常就沦为论战摇滚式好?还是传统式? 肌肉运作不是单一启动,腰好是基本,要挺腰腹肌核心也要够强才挺得住,核心也包含下背肌群,下背肌群推力要够强,关键是髋部,也就是屁股,要启动屁股肌肉,大腿肌的爆发力要强,推力有了还要稳固你的身体,这时候又要看你的肩膀、手臂,背部肌群够不够力支撑……鬼扯那么多是要讲一个观念,手指长度扩展度影响握法,握法影响手腕,手腕又会倒回去改变角度,手腕跟你身体姿式息息相关……这都是环环相扣的。
所以,接下来我要讲一个超级关键:手腕。我很少看到有人讨论手腕,所以今天来讲解手腕跟姿式的关系。弹吉他要轻松,要舒服,多数人解决重点在"手指",但我必须说,手指用再多方法,疼痛跟长茧是永远避不了的,但手腕是初学者最容易忽略的关键,只要改善,弹吉他就会轻松非常多。
一言以蔽之,诀窍就是:尽量打直。
会适当弯曲,但原则上稍直会比较舒适。当我们手腕在凹折弯曲时,肌肉会变得紧绷不舒服。你可以试试看按各种指法,使用各种手腕的角度,打直会舒服许多。
但你会说,简单的指法当然可以打直,但困难就在于高把位,你可以试试在吉他上弹“低把位低音弦”跟“高把位低音弦”,因为中间把位比较没有问题,是不是为了要弹好音色,手腕会"自动变凹折",然后就更难弹。
高把位低音弦是很多吉他手的弱点
怎么解决?很简单,我们要"洩力",把肌肉不适感消除。
让吉他离你身体近
1.身体下压靠近吉他改变你吉他的角度
往前移讲到这,就是对"左手姿式"的概念,要记得,身体的运作是"整个系统",不是单一改变什么就会什么。怎么融会贯通呢?比如东方人手较短,会采用摇滚式握法,初期还可以,久了曲子难度会提高,你需要更多高把位的延展性,所以还是要练习传统角度,接著就一定会面临到手腕不适问题,然后你就要去融合我上述的各种洩力方式,去找寻自己最适应的姿式。
最完美的状态是两种握法连合并用,攻守自如,然后保持手腕舒适。要像水一样,随时流动,随时调整自己与吉他的相对位置,那才叫做真正的“正确姿势”。
最后我们来看一支Paul Gilbert—Technical Difficulties的弹奏视频,完美融合两种握法的演出。
【其他】 1.内文示范照片因为要让读者看得更清楚角度距离差异,所以拍摄较为夸张,实际上你看很多人弹奏角度只有一点点差异,甚至看不出有差。所以要自己用身体去体会那"一点点"的差别。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告知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