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真的会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渐渐变得现实?
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中的小林,曾经是懂得感恩,会因为老婆对老师款待不周,跟老婆生气,会为自己帮不了老师而愧疚,到现在得知老师逝去就伤心一会,转而关注自己的生活。
曾经是一个好面子,有自尊的,但是为了生活,为了钱,甘愿在人前卖上鸭子,为了孩子给老师送炭火,即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其他孩子的陪读也默默忍受着。
曾经是一个热情,真诚的人,对待老家来人,会热情招待,尽力帮忙,到现在的直接拒绝帮忙,不款待,甚至面对瘸大爷因事送来送来的微波炉,也欣然接受,而且说话也打起来马虎眼。
这些转变让自己感到疑惑,是否自己将来也会因为生活的一地鸡毛,渐渐丧失了自我,变成自己讨厌的模样,是否会为了生活,为了钱,放弃自己的尊严和热爱。
我们常说要不忘初心,但是想要做到不玩初心又是如何的困难。只是希望自己在良知上能保持最起码的坚守,不做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