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过程就像是在山路上行走,往远处看,一轮明月两岸山,有些凄清;往脚下看,路途坑洼永无常,有些忐忑。
抬头和低头,远处和近处,变的总是外界的风景和环境,而不变的总是我们自己。日子怎样过,路怎样走,不由外界决定,而由我们自己选择。
有些人半生漂泊,却活得潇洒自在;有些人一生顺畅,却每日忧心忡忡。不同的人生态度便会生发出不同的人生前路,是苦还是乐,终究是人难以摆脱的“宿命”。
苏轼曾说:“生、死、穷、达,不易其操。”
每一朵花从花开的那一刻开始,便直奔着“凋零”而去,每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便直奔着终点而行。
路途遥远,每一朵花都会经历风吹雨打,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富贵贫穷。有人因富贵的惴惴不安,有人因足够温饱而怡然自乐。
在衣食住行的物质中,也许人与人会有所差别。可生命的本质是不变的,那就是怎么活,如何活。
一朵花,有人可以在通过它看到整个世界;一张钱,有人可以通过它看到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所以,你如何对待生活,生活就会如何对待你。
钱财富贵,不如“活着”
古人曾说:“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人这一辈子,除了生死,其余的都是小事。生命最大的幸福是什么?不是我们拥有钱财万贯,而是能“活着”。
活得就是最大的幸运,因为谁都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到来。没有活着的生命,就不可能享受世间的一切。
年轻的时候,很多的职场青年熬夜加班,熬夜赚钱,虽是为了养家糊口,可过多地耗费自己的生命精力,便是对人生的不负责。
生活很残酷,没有“钱”就万事难通。可生命更残酷,钱可以重新再赚,而生命的时光只会像流水一般,一去而不复返。
中国有句老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很现实,可反过来想想,一朵凋零的花,就算拥有再多的肥料和土壤也无济于事。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很多时候尽力了,哪管钱多钱少都应该不留遗憾。因为做到无愧于内心,无愧于上天,便足矣了。
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们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也无法让时间逆转。所以,钱多钱少,够用就好,富不富贵,也别纠结,能活着便是人生幸事了。
当年苏轼被贬,穷困潦倒的时候,他仍旧过得十分惬意。在蛮荒之地吃着荔枝,享受着东坡肉,丝毫没有理会世俗的偏见和看法。他一个人,活成了一个世界。
纵使他半生不得志,也潇洒自在地度过这一生。所以,活得“舒心”自在,是一个人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看透生死,得失相伴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
什么是看透生死?就是把每一刻都当作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尽力让自己活得愉悦点,轻松点。至少,别辜负了自己的心。
在一次座谈会上,有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家缓缓说到:“我年轻时总与人争,可越争越觉得不自在。几十年过后,才发现,原来一辈子失去的总比得到的多。”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得到,不断失去的过程。很多时候,失去的总比得到的多,这是常态,也是人生必然。
过得好不好,不是看外在环境变得怎样,因为大环境下的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并没有说谁能脱离了大环境而独自生活。所以,生活,就是生存并且活出原本的姿态。
有些人一辈子打拼,也没过上几天好日子。他们打算退休后便去环游世界,可退休后却发现,孩子结婚了,需要为他们打点,只能一直推迟下去了。
但是,人生的时光最多不过百年,推迟下去与其说是对孩子负责,不如说是对自己和孩子都不负责。他们有自己的日子要过,自己也有自己的路要走,过于纠结,就是一种束缚。
别让“来日可期”变成“来日无期”。世界变化得太快,人也愈发渺小。时光的洪流不断向前,人也逐渐变老。未来的日子,不妨遵循自己的内心而活。
生死穷达,不易其操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汇聚成广阔的人生之旅,每走一步,地上都会长出一朵花,以至于越走下去,越是盛开,最后便形成了满园“百花”。
这些花,便是我们所完成的心愿。尽管生活没有“诗与远方”,可上了年纪,总有许多人追求“诗与远方”,因为人生最值得回味的,还是得偿所愿。
人生有三种状态——第一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种,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当活到一定年纪,我们便会看透世间百态。到那时候,我们将少了年轻的单纯,也少了中年的纠结,却多了一份淡然和清欢。
所谓“不易其操”,站在人生的视角去看,便是顺从心中的想法,不被外事外物所干扰。把不幸交给时光,把未知交给岁月,把当下交给自己。
人一辈子要坚守的“操守”原则有很多,可最重要的依旧是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让本就不易的生活变得惬意,让本就纠结的时光变得洒脱。
我们做不了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潇洒状态,至少也要不辜负自己的本心。本心是什么?便是一草一花一世界,一茶一酒一人生。
生死穷达,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人生相伴,唯有清欢。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