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生涯中,令老师们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那些“尾巴学生”,这是班级里最难啃的骨头了。这些孩子也分好几种情况:有些孩子无所事事就睡觉,这样的孩子自己不学也不影响别人;有些孩子扰乱身边的其他同学,让别人也没法学习;再有些孩子就过分了,扰乱课堂秩序,跟老师顶嘴,大声喧哗。每当看到班级里的这些孩子,就会感到无比的心酸,本该学知识的大好青春就这样一天天虚度了,浪费生命。有时候觉得这些孩子也挺可怜,他们不擅长学习,跟不上老师的步伐,跟不上同学的节奏,老师会讽刺挖苦,同学们会嘲笑,可是他们还得硬撑,最后就磨练成了“厚脸皮”,死猪不怕开水烫,爱咋得就咋得,自己也破罐子破摔了。这些孩子是悲哀的,在所有人的眼里他们都是“坏孩子”,父母、亲戚朋友、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们,就是因为他们不擅长学习,就是因为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慢,自己也开始讨厌自己,把本该美好的学生时代过成了噩梦般的生活。
他们需要引导。是的,在这篇文章里先生提到了对于这些孩子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使这些学生尽可能的多读些书。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情中,应该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同时,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他加强工作。先生提到了“费佳”,一个让他永生难忘的后进生。费佳通过阅读到了五年级就把学习成绩赶上来了,他已经能和其他的学生一样去解答算术应用题;六年级突然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的积极成员之一。创造性劳动引起的兴趣越大,他读书就读得越多。后来,他遇到的学科上的困难都是靠阅读解决的。
最后先生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每个老师去深思: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去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的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作为老师,就会轻松多了。也就不会出现后进生,才会拥有生机勃勃的课堂。我想,我可以尝试下这种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