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杂谈 之二十九
众所周知,王阳明善用兵法,在军事作战上功绩卓越,他特别擅长诡道。《陈言边务疏》中王阳明提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或捐弃牛马而伪逃,或掩匿精悍以示弱,或诈溃而埋伏,或潜军而请和,是皆诱我以利也。”以上这四句又被称为“示弱四诀”,是王阳明兵法的总纲。当你遇到强大的对手时,千万不要跟人家硬碰硬,要么示弱假装逃跑,要么隐藏实力去示弱,要么假装失败而埋伏,要么隐藏实力去假装求和。这种战术成本低、效率高、胜算最大,不论是剿灭山匪,还是平叛宁王,王阳明都是在示弱。
王阳明说:“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人与人之间,不要争一时的长短,弱一点,退一步,自然能和谐相处。
据说蜥蜴是恐龙的同类,恐龙灭亡了,蜥蜴却存活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恐龙体积过于庞大,不便保护自己。蜥蜴小巧灵活,虽然纤弱,却便于隐藏自己,而得以生存。当年英勇善战的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痛割爱,忍受了非人之辱,最终成就一番惊天伟业,均因为他们学会示弱。毫不示弱往往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勇敢,凡是不肯低头认输。但是,是否时时、事事、处处逞强好胜就很好呢?其实不然,学会示弱,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智慧,需要勇气和胸怀,可以展示你的博大胸襟。作为一名班主任,也要学会示弱,向学生示弱。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表率,这早已成为定论。教师要扮演学生眼中的神,就要极力地凸显自己,以赢得学生的尊重,这也成为教师们的共识。而作为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又多了一层,与学生的关系又密切了一层。班主任与学生之间除了学业上交往外,还有为人处世、心灵上的交流,而后一层的交流往往是建立在人格平等,学识相近,认识相似的基础上的。而这恰恰又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一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虽然教学水平不高,但教学成绩不差,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与学生有更多的相似点。因此,就此角度而言,班主任不妨适时装傻示弱,伪装自己,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具体原因如下:
这是班主任的角色所决定的。总所周知,班主任对学生都有一种自然的威信、权力和影响力。在师生接触的开始阶段,学生对班主任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敬畏,如果班主任不能正确对待这种由职业而产生的自然威信,而是滥用这种威严,以权威者自居,那么可能对学生动不动就发号施令,时时处处体现一种威严,结果使学生对班主任敬而远之。为此,班主任不妨将自己放在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位置上,承认自己的不足,学会向学生装傻示弱。这样一来,学生不但不会小瞧老师,反而会觉得老师真实可爱。古人也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班主任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当示弱时就向学生示弱,这其实是一种严谨治学态度的最好体现。它有助于拉近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教师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学会宽容和理解;有助于学生学会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从而对其终身发展很有意义。反之,教师如果处处逞强,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学生和谐快乐地成长。
班主任偶尔的示弱,并非一定是坏事。相反,班主任的示弱,可以让精力旺盛的学生得到释放自己能力的机会,让他们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升,而班主任也得以抽身做其他更重要、更紧急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因此,适当地放低自己,做一个真实可感的老师,有时反而能让问题迎刃而解。
由此可见,班主任示弱并非是无能的表现,更不是怕学生的表现,而是一种教育管理智慧的体现,更是班主任大智若愚,头脑清醒,充满自信,富有底气,是需要勇气、智慧和心胸的。
班主任学会示弱是由学生的个性发展决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是一群有强烈逆反心的孩子,他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自我意识强烈,一些学生甚至做事冲动欠考虑……班主任如果不了解他们的心理,不依据他们的特点来处理他们的错误,就会在他们因逞强或头脑发热而犯下一些错误时,选择错误的时间和地点批评他们,这势必会导致学生的逆反,甚至三五个学生很自然抱成团来对抗老师,处处与老师作对。那时,班主任就会感到束手无策了。
把机会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班主任装傻,实际是把机会让给学生,留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如果老师事先拿出主导意见,学生的民主就得不到保证,学生的能动性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当然了,班主任与学生闲谈时,也要学会装傻,但如果确实是自己不会的东西,更不能不懂装懂,要虚心请教。对一些实质性的东西,要有自己的看法,力求深刻独到,否则,学生就会认为班主任真傻了,如果这样,就会大大降低班主任的威信。切记,班主任装傻,不是放任自流。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班主任要态度鲜明,决策果断,起到引导作用,绝对不是要班主任做傀儡。
班主任一定不要高高在上,但也不要放任自流,准确把握好每一件事,使班级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