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故明王有过则反之于身,有善则归之于民。有过而反之身则身惧,有善而归之民则民喜。往喜民,来惧身,此明王之所以治民也。
释义:贤明的君王有过错就归之于自身,有了善行就归功于百姓。有了过错反省自己,自己就会警惕;有了善行归功百姓,百姓就会喜悦,归功于百姓而让百姓喜悦,归过于自己而让自己警惕,这是明君能治理好人民的原因。
感悟:前两天和一位朋友聊起她孩子,她说孩子今年考上大专不愿意去上学了,和同寝室的同学融入不了,想了各种办法也没用,决定休学一年。她本想好不容易将孩子送进去自己有时间做事情,想不到这个情况打乱她的计划。聊天时的言词透露对孩子的种种贬低和否定。
我对她及孩子都是熟悉的,也清楚孩子的状况和她这个母亲是分不开的,她是离异多年,争强好胜,容易锱铢必较,和孩子相处也经常针锋相对,动不动想要抛弃孩子,她嫌弃孩子自暴自弃,我说你思考一下,为什么孩子会自暴自弃?明明都是她的问题,却归罪于孩子,所有外在呈现的相,都是我们内心投射出来的,孩子只是配合我们演的这场戏而已,孩子的躺平也是希望妈妈能够觉醒过来,不要再用错误的方式生活了,只可惜当下的她还是看不清。
把错误都归在自己身上,就会反省自己,警惕自己的行为,而不会把错误往外推,让自己失去改错的机会,当然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一点一点的做,慢慢积累自己的力量,让自己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