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那些细节你知道吗?

案例:

前几天圈里好友小A提到他们出具的汇算清缴报告关于资金借贷发生的利息支出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处理是有问题的,而且她自己也去查阅了税务师课程中关于这方面内容的阐述,发现老师说的也是错的,我们来看一下。

小A提到的税务师老师是这样描述的:

凡企业投资者在规定期限内未缴足其应缴资本额的,企业对外借款所发生的利息,相当于投资者实缴资本额与在规定期限内应缴资本额的差额应计付的利息,其不属于企业合理的支出,应由企业的投资者负担,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这个描述太绝对了,我们且看下面的涉税分析。

一、企业所得税相关扣除标准

1.1基本规定

利息支出一般分为资本化和费用化部分。企业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经过12个月以上的建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借款的,在有关资产购置、建造期间发生的合理的借款费用,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扣除。即资本化的利息支出一般计入资产成本,按照资产的相关规定扣除;费用化部分可以直接在当期税前扣除。

1.2扣除限额

(一)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可据实扣除。

(二)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允许扣除。

(三)企业向内部职工或其他人员等非关联方借款的利息支出,其借款情况同时符合“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借贷是真实、合法、有效的,并且不具有非法集资目的或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企业与个人之间签订了借款合同”的,其利息支出在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根据税法第八条和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准予扣除。

1.3例外情况

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1.4关联方借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1号)规定,具体扣除标准如下: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不超过以下规定比例和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计算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在发生当期和以后年度扣除。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除符合本通知第二条规定外,其接受关联方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为:(一)金融企业,为5:1(二)其他企业,为2:1。

关联方企业全部借款金额相应的利息可税前扣除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企业如果能够按照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提供相关资料,并证明相关交易活动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

(2)、该企业的实际税负不高于境内关联方的。

关于关联方的借款利息支出,洛熙曾经也遇到一个案例,集团关联方企业之间发生借款,签订了合同,2**8年借款人A公司账面计提了费用,但是未实际支付利息款给债权人B公司,债权人B公司发票亦未开具,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候,做了利息费用的纳税调增,2**8年的后续3年A公司重复同样的操作,仅仅账面计提了费用,并未实际支付费用给给债权人B公司。在第4年对前期的利息费用进行了支付,关于此实际支付的费用,税务师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了,当时咨询了税务局12366给出的回复:对于此种情况未见过,让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征收管理法》的规定,企业发现以前年度实际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业做出专项申报及说明后,准予追补至该项目发生年度计算扣除,但追补确认期限不得超过5年。

当时针对此问题,税务局给出的回复明显有误,依据财税【2008】121号,对关联方的利息支出,企业在实际支付的时候,在扣除额度范围内准予扣除。我们一定要理解这个实际支付的概念,A公司前几年的利息支出均在第4年实际支付给B公司,应在第4年准予所得税前扣除。

现在也说明一下关于企业间贷款涉及的增值税相关处理吧。

二、增值税相关抵扣、扣除标准

贷款利息的进项税

购进的贷款服务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政策依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

案例开头圈内好友小A说税务师的老师说的有误,关于学习资料的选择,我认为,注会的学习资料更新的最快(战略,是翻译的外文文献,也不是最新的战略理论)。

注会的很多理论研究是比较新的,有些方面知识体系更新是最快的,其理论对应的实际应用《会计准则委员会》官网的对应应用案例有时稍晚1-2年,其他的财会人员学习的资料例如税务师的资料很多知识信息是过时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会筛选资料还需要突破自己的信息茧房。我们平时可以比较一下国内的准则、税法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关方面的区别,探究其底层逻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