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理论是关注常人情绪的,是通过对人的行为风格识别来适应并影响他人的。DISC理论作为一个基础原理,是需要确认应用范畴,也就是需要确认前提假设的。DISC理论是有三个前提假设,一是每个人身上都有D、I、S、C四种特质,只是比例不同而已;二是DISC不是优缺点,只是特点,没有好坏之分;三是DISC是基于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调整、可改变的。DISC理论是基于这三个前提假设去应用的,这是需要先确认的,如此,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DISC理论呢?D、I、S、C四种特质都代表什么呢?这四种特质是基本按照两个维度进行识别的,一是关注人、关注事,二是行动快、行动慢。这里的D,是支配型,是关注事(理性),行动快(直接)。这次,咱们可以深度识别一下这个D。D所关注的事是指结果、目标,而行动快是指在带方向方面快。给人的感觉是在事物中凸显、用心,性格比较外显,霸气,控制欲强烈。
这里的I是影响型,是关注人(感性),行动快(直接)。这个I关注人更多的是关注自己,展示自己,维护自己的面子。行动快更多的是在带节奏方面快,有感染力,影响力。给人的感觉更多是在人际沟通方面多,比较外显。
这里的S是支持型(稳健型),是关注人(感性),行动慢(间接)。这里关注人是指关注他人,关注的是他人的需求和感受。行动慢,是指纠结导致的行动慢,选择比较困难,不愿意去做决策。这种风格给人的感觉是老好人,在对人际关注方面,但不外显而是内敛,比较容易包容别人,理解别人。
这里的C是严谨型,关注事(理性),行动慢(间接)。这里的关注事是指关注事情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行动慢是由于此行为风格的人更关注细节的探索而费时间和精力去评估,所以才慢。这种风格给人的感觉是聚焦事物,比较内敛,容易回避矛盾,只在事上发挥较真逻辑。
这四种行为风格可以发挥出不同的作用,比如D,有助于推动、聚焦;I有助于粘合、联系;S有助于执行、发展他人、团队组织;C有助于问题识别、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性办法。
如此理解,不知道是不是更深度,更清晰一些。对行为风格的识别与理解,可以向对方传递“我懂你”,则可以获得人际敏感度的提升。希望我们一起走过DISC行为风格的学习历程,修炼自我,可以很好的识别他人、自己的行为风格,然后“懂”他人,“懂”自己,适应环境,调整行为风格,成为善“懂”之人,以获得内在幸福感,外在好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