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人生大事,“民以食为天”,自从有了这个世界,自从有了动物,便开始了饮食需要,远古时代,群居捕猎,生火吃肉,渐渐的进入了华夏文明,便开始了对吃的研究,吃什么,怎样吃,从最原始的解决温饱,到后来的吃好,满足味觉,生理,心理上的需要,再到人类通过对需要的思想把控产生交易,从而产生餐馆,这虽然短短的几句话,却是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积累。这就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这里就不再赘述马斯洛的五大需求理论了,我们不是搞思想的,我们只对“吃”感兴趣)。
餐厅有了,需要菜品,种类,做法。
随着餐厅的出现,开始有了交易,便也开始有了竞争,刚开始的时候,属于店少人多的状态,基本开店都会赚钱很多,每天只要有2-3桌客人就不会亏钱,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从其他行业都开始赚到了钱,闲着也是闲着,把钱放在银行,利率没有物价跑得快,无形中在贬值,干点什么呢?
我们大多数中国人一直都有一种“小富即安”的思想,餐饮的门槛最低,那就在城镇上,市区楼下,找个店铺开个店,做个小生意吧,中国人家家都会做饭,人人都是大厨,稍微做的好吃点的就自封“大神”。
一时间,餐饮业的进军人口如潮流涌进,有点类似改革开放时的下海经商,没有那么的蜂拥而至,却也都是不约而同。
各种品牌,各种花样,各种品类,八大菜系变成十八大,火锅也变成各地特色的火锅,加点调料就是十三种口味的锅底,烧烤不知从何时兴起,从此夜宵成了一个约会的代名词,“串串”这个品类更是让人耳目一新,不过是用竹签串起来的火锅,竟也红火至极,当然这里不得不说的是麻辣烫,彼时的麻辣烫也因网上的帖子被传的不仅仅是食物了,由此种种,品类繁多,大家想尽一切奇思妙想,玩转整个食物链。从鸡,鱼,肉,蛋,到蛙,虫,鼠,蚁,从有汤水的做到干锅烧烤的,我只能说我们中国人的想象力一半的时间都是用在研究“吃”。
那么,这么多的餐厅,这么多的吃法,大家的接受程度如何呢?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不断提高,很明显大家对菜品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我们有时不仅仅是为了吃,要吃饱饭,去任何一家餐厅都可以,我为什么要来这家呢?是这个店的哪个吸引点让我进来的?是从朋友口中听说这边新开了一家不错的餐厅,过来尝一尝,还是今天旅行至此,喜欢这个店的名字,
还是看到了门口漂亮的服务员喜感的微笑,还是帅气的小伙子递过来的优惠活动,看到大家都在排队潜意识里觉得应该不错,我是这个店的老顾客我清楚每一道菜的口味,我和老板是朋友过来捧个场。
这些都只是大家熟识的场景,每一个餐饮人对自己的第一次接触都是记忆犹新,又或许接触太多已经麻木了。
接下来就是对餐厅的功底考验,不再是一些营销的小技巧。如何经营好一家餐厅,我相信每一个餐饮店的老板都是如数家珍,经验满满,但是每一个品类,每一个餐厅都有它自己的特色特点,不应照搬照抄,也许你可以借鉴过来他的形式,但是其中的精髓只有自己去领悟和完善。
今天的文章先写到这,明天继续探讨如何完成餐厅的功底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