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农民,因为国家给我分着地呢,但我不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因为从小到大没怎么干过农活。但我又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孩子,爸妈一生务农。
我的大儿子乐意当个小农民,在暑假里,宁可干农活,也不愿在家写作业。一大早他就跟着奶奶去地里了,那时我还没起床。
等我吃过早饭,我被我大儿子叫到了自家的玉米地里。孩子说:奶奶说玉米娃子太多,让你也到地里去掰。(我们方言说的玉米娃子,就是在玉米根儿那长的小分枝,需要掰掉。)
早晨七点多钟,太阳还不毒,玉米叶子上的露水还没散。
大概有两亩地的玉米,地形长条的,在地的一头望去,看不清另一头。玉米已有一米来高。
钻进玉米地,一棵一棵地,往根儿那儿瞅,还是有不少玉米娃子的,那么就掰吧,弯下腰,扎下头,伸长胳膊,先把麦茬这个障碍物扒拉开,不然一不小心会扎到手。
攥住玉米娃子,左扭一下,右歪一下,不下来,或者向上一拽,怎么还是拽不下来,再试一次,用力向左下方向一撇,下来了,接着往前走,掰了几棵之后顺手了。其实是力度不够,向左或向右用力一撇就能下来。
干什么活也是一样,开始摸不着头脑,多干一会儿,干着干着,顺手了,有经验了,熟能生巧了。更聪明一点的做法就是,提前向老手借鉴经验,不用非自己摸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掰了好些棵,抬起头来看,还是好远的地头,望不到边,心想,这得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不会得到日盖头顶吧……幸好穿着防晒服,一来可以防晒,还可以防玉米叶子拉破胳膊,叶子挺锋利的。
看来什么事都得提前设想一下,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和武装准备,以防手足无措,或者压力山大。
掰玉米娃子这事就是机械枯燥的农活,没有什么乐趣可言,对于大人来说。如果只在机械中把时间度过,很不值,那么可以戴上耳机听听音乐,享受音乐美的同时,时间也不再难熬而飞快地溜去。但是我没有手机听不成音乐,那么我的脑袋也不能闲着,就构思构思我要写的文字。比如这篇文字,就是在玉米地劳动时构思的。
俗话说,干啥要有干啥的样儿。但是我说了,我不是个地道的农民,我来地里之前还在衣服口袋里装了点瓜子,虽然有孩子们,但也不只是为了让他们嗑,我觉得乏味枯燥时,也连续不断地放嘴里嗑,这样并不影响掰玉米娃子,虽然这在别人看来不像个干活的样子。但管他呢,劳动干嘛非苦哈哈的,能乐就乐,能甜就甜。
就这样,埋着头,边干着活,边嗑瓜子,边想事情。不去关心是不是还不到地头,不去担心太阳是不是到了头顶,就这样不问结局不问结果,结果就突然展现在了自己面前。娃子掰完,任务完成。
不看玉米地,一看自己,裤子全湿了,是露水,玉米叶上的露水,把裤子打湿的。再看自己的手和脚,还有穿七分裤所露出的那部分小腿,皮肤是异常的白皙、水嫩,就像吸了露水一般,这在以前在地里干活时也发现过,这就是人和土地、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神奇功效呀!城里人或者粗心的农人,还不知道这个秘密吧,谁想美白,想“返老还童”,就来到田间地头,当阳光不是太灿烂的时刻,和大自然进行一场亲密的约会吧!
太阳还不毒,时间也还早,不到十点钟,已经回到了家里。
我这个农民,就是个兼职,不地道,但厚道,也热爱着哺育着我们的这片田地。它给予了我很多,物质的、精神的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