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入眼睛的是六角形晶莹的雪片,眼睫毛可觉察到厚度的触感,仰躺在雪地上,望着无色透明的天空,思索着他离去的那一刹那的姿势,是否依稀相似……
这是故事的开始,带着博子对藤井树绵长的思念。
为了寄托永远失去的日日夜夜,博子不由自主地写了这封寄往天堂的信。一个小小的“阴谋”就这样联系了互不相识的两个人,一段少年往事的暗恋伴随着通信被逐渐的抽丝剥茧,真相大白。岩井俊二用清丽隽永的语言,将一个天堂的秘密娓娓道来,如涓涓细流,静静地流淌到心间,使人在不经意间被深深感动。而对故事中的当事人来说,就如同挖宝藏一样,突然之间,发现时间深处,居然有一段婉转曲折的心意存在。
故事中的感情,青而不涩,甜而不腻,纯净得有如镜头里那漫天的飞雪,让人忍不住回忆自己的年少轻狂里,是否也有那么一个人,使自己翘首期盼却又始终没有勇气开口表达,直到命运让彼此终于错过。我想男藤井树始终是爱着——起码思念着女藤井树的,于是博子在后来得知女藤井树和自己长相相似后,终于对着男藤井树的妈妈哭了,“如果这是他选择我的理由,我该怎么办?”,当知道那一见钟情的欺骗后,该是怎么样心酸。
年少的爱恋,可能有所顾忌,却是最肆无忌惮的畅然。是男藤井树从山坡上冲下来将袋子套在女藤井树的头上,是女藤井树在车棚下的等待,是男藤井树为了“偷懒”在三年级要当图书管理员,是女藤井树在知道男藤井树离开时生气的将花瓶砸碎,是一次又一次在无人问津的书上写下“藤井树”三个字……沉默寡言,古怪的两个人用恶作剧的形式表达着朦胧的爱情。
时间剔去外形,留下模糊的知觉,回想着记忆中的点点滴滴,依旧清晰,并不曾随时间流逝。女藤井树需要的是回忆,博子需要的是忘记,只是对象已逝去,所以无论记忆还是忘记都有着残酷的味道,就像樱花,象征着死亡的美丽。
或许,有一个可以想念的人,就是幸福吧。
岩井俊二无疑是唯美的,即使他能够用《莉莉周》来撕裂青春的痴狂,但是他的《情书》始终以纯净的姿态,凝固在白色的世界。同样的细腻,和川端康成的冷艳凌冽相比,岩井俊二则更多是明快的、温暖的,简单的情节,简洁的话语,放佛电影中一个个马赛克的积累,却又不乏暗示。情节在博子和女藤井树之间切换,就像一个个画面,却又是连贯的整体,不能失了彼此,不能调换出场的先后顺序。
带着欣喜,带着忐忑,一口气看完,那一句句串成画面在脑海中流连,最淡然的只有那个午后的图书馆,男孩在窗边看书,女孩在忙碌着整理书目,外面是明朗的好天气。风将白色的窗帘吹得飘起来,在男孩年轻的面庞前飞舞。多年以后,男孩已不在人世,图书馆里依旧阳光明媚,白色的窗帘依旧在风中飞舞。这便是似水年华,即使很多年后还是一样的风吹到脸上,但是我们依旧能想起多前的那个午后,和那个人。
女藤井树从爷爷那里得知,庭院里还有一棵和她同名的树,这就显露了另一层含义:如麦卡勒斯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写道的:爱者与被爱者其实置身于两个世界,爱一个人,犹如爱一棵树、一块石。
故事的结尾,一群女藤井树的学妹告诉她《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秘密。那幅藤井树的侧身素描,藏在最深的角落,也象藏在藤井树的心灵最深处。藤井树不说话,用手揩揩眼睛,倔强地不流泪。仿佛百转千回,豁然开朗,爱的无心隐藏和善心袒露,到最后都是人性深处共通的折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