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微风月初起,伴着夜色去看戏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形成于乾隆年间,是由南方的四大徽班和湖北的汉调艺人,再融合昆曲秦腔与地方民间曲调而成。在21世纪初,京剧在民间依旧流传甚广,而这正与我童年的回忆息息相关。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看戏的经历,可能是自己去看戏,也可能是陪着爷爷奶奶去看戏,当然,我也不例外。小时候,我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除了田间劳作,爷爷奶奶最大的乐趣就是看戏。家里的抽屉里放满了各种放京剧的碟片,我们这边称呼它为“老戏”。当然,爷爷奶奶作为京剧的忠实粉丝,绝不满足只在电视上看老戏,那时候我们镇上有三处戏台,所以跟着爷爷奶奶去看戏便成了常态。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夏天的傍晚,赶着夜路陪爷爷奶奶去看戏。镇上的三个戏台相互离得很远,我们最常去的有两处,这两处也离我家最近,距离也差不多。南方多山丘,为了抄近路,我们总是沿着山脚走,时间总是在下午或晚上。因为在白天,无论是看戏的人还是唱戏的人都有自己的活,到晚上才比较空闲,而且白天太炎热,傍晚正好凉爽舒适。

小时候,我们唯一的电子产品是一台老式电视机,孩子们的娱乐活动也都是真实的参与。每次爷爷奶奶带我去看戏,我都十分开心,当然看戏是一部分,更准确地说是享受去看戏的整个过程。

当太阳落下西山,彩霞消逝,夜幕拉开,我们吃过晚饭,就踏上了看戏的夜路。打着手电筒,借着月光,记忆中我从来没有害怕过黑夜,可能那时候还小,意识还有些模糊吧。夜晚安详而静谧,一路都能听见蛙声和虫鸣,微风刮走了白天的暑气,一切都恰到舒适。

越接近目的地,我就越发激动,当快到达的时候,小伙伴们总会赛跑着去,看谁能先到。看戏的人很多,一排排长木凳上坐满了人,也有很多大人带着小孩儿。大人们专注着看戏,小孩儿们则活跃多了。看戏的地方很多小零食铺,小孩儿们从家长那里拿几角钱,买些零食,然后东走走,西逛逛,再停下来看会儿戏,玩得不亦乐乎。

小孩儿都比较嗜睡,所以经常看到一半,我就开始昏昏欲睡,有时候还嚷嚷着要回家。是我自己要跟来,也是我过一会儿就要回去,没办法,这就是小孩儿啊。想睡觉了,奶奶就会抱着我,嘴里哼起催眠的小调,一只手有节奏地拍着我的后背。然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看完了戏,爷爷奶奶就把我背回家,所以,我总是醒着去看戏,睡梦里回家。

具体看了些什么戏我已经记得不多了,但是那些人物和动作,那些妆容和服饰,那些戏曲起承转合的调子,都藏在我的记忆里,永远不会消失。这大概就是一种记忆的传承,以至于后来这些情节,还偶尔会出现在梦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带你去看戏01:体验京剧脸谱戏剧 周日,带她去看了一场京剧脸谱戏。这场剧是她选的。在地铁里,她问:“是电影吗?”她...
    编生活边故事阅读 558评论 0 0
  • “舞不尽生旦净末丑,唱不完世间百世情”。 每每春末夏初之时,头脑中最挥之不去的一件事便是“看戏”了。 成长在大都市...
    海绵青年阅读 374评论 0 1
  • 依稀记得,我第一次跟戏曲接触,是很小的时候,隔壁村子里有“会”,奶奶说,“拿着小板凳,看戏去。” 小时候会有一些固...
    聆音公主阅读 801评论 0 0
  • 原创/李春荣 过去年月里,乡村文娱生活少得可怜,只要一听说哪儿演个样板戏,放个露天电影,大人小孩个个兴高采烈。 水...
    临湖风阅读 1,072评论 7 34
  • 作者Ⅱ李倩 前几年,闻得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源》改编成电影,由王全安导演已在拍摄进行中。 《白...
    百色素描阅读 881评论 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