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穴道要从任、督二脉为基准。任脉是所有阴汇积的地方,督脉是诸阳之会。舌头顶到上颚的时候,任督二脉是通的。
任脉有二十四个穴道,任脉起会阴。溺水下针时,让病人跪着,针下会阴用三寸长针。 针进入会阴时要对着心脏的方向。上病下治,会阴痛时下也可以百会治疗。
有很多穴位可以治疗同一个病,切入的角度很多,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我们从头到 尾要有这个观念。
2、 八纲: 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可帮我们了解脏腑之间的关系,协助诊断,也可以治疗, 也可看日后病人好了没, 也可看病情是转好转坏以及预测这个病现在不治的话将来会发生什 么事。
经络直走的通通为经,经与经之间的联系称为络。
3、任脉经穴:
任为阴之海。后升前降。以任督为标杆选穴非常准。 神阙和曲骨画一条线,就是任脉,平均分成五段,实际上有四点。往上第一段,(即腹部的寸)就叫曲骨上一寸,就是中极穴; 中极再上一寸, 就是关元穴;关元穴直上一寸是石门穴; 石门往上一寸是阴交穴,这两个穴中间,肚脐下一寸半叫气海。
小肠的火,源头是来自心脏。肺主肃降,把心脏的热气导入小肠。
曲骨穴:是治疗一般的赤白带 ,小便,膀胱、尿道发炎的穴位。虚实寒热,都可 以治。 (近取穴) 。
“酸、麻、胀” ,有这三种感觉针就可停至。平补平泻,针扎到身体里面去以后,左转 右转左转右转。下针的周围,看到一圈粉红色就是气。有人扎下去没有红色气很虚。扎下去 红一大圈,身体很好。
中极穴:是膀胱的募穴。
可灸可针,针不要太深。募就是开口的地方。俞募治疗法 即用俞穴及募穴去治疗。任何膀胱的问题都可用中极穴治疗。小便太少或太多都用中极穴。
寒症多用灸。 清淡,苍白,隐隐作痛都是寒。燥热、鲜红的、比较痛的是热。那切脉时,寒的脉比较沉,热的脉比较洪大比较速。像过动儿都是热症,过静儿都是寒症。 按症状开处方下穴道。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
小肠是第二个心脏,是由关元穴来管。关元穴治疗所有腹部的病。妇人妊娠时不下。生精的所在。平常保养身体男女都可以灸关元。
复习:
1、关元穴:痛经,灸关元、中极,因为痛是有寒。灸了几次,双脚一热,血块就去掉 了。
2、心脏管动脉,小肠管静脉。小肠的热往脚上面走,所以气要往下沉到脚。血液系统分成两个,一个上面心脏在管,而从四肢流回来的是小肠在管。经常做腹式呼吸,让小肠的热不断在增加。脚是冰的,表示你二十四小时不断在制造血块。 脚热的没有心脏病、没有中风。血管会破裂,表示里面有寒,病人里面有寒和表寒是不 一样的。用灸把里寒去掉。
3、心脏病 ,急救在关元穴。心律不整 、心脏快停即针下关元,脉就来了。动脉血管堵塞的时候,先下的大穴关元。最好是隔姜灸关元。 男女不孕就隔姜灸关元。
4、中极穴。关元下一寸,脐下四寸,膀胱之募,足三阴任脉之会。小便频数 、失精绝子 ,月经痛 、产后胎盘没有下来都可以用。转脬不得尿可以用中极穴。 下纪是关元,上纪是巨阙。下纪是第二个心脏,上纪是心募巨阙穴。孕妇下针中极,落胎。脐下血水即子宫 里面有血块、或腹部有血块,而月经不顺,一定会发现到肌肤甲错。肌肤甲错多半是左腹内有瘀血。
5、石门穴:关元上一寸,肚脐下两寸,三焦之募穴。 身上脏腑之间的油网,这个油网就是三焦。石门穴一般妇人禁针禁灸,因为会绝育。小肠的病可以在关元上治,膀胱的病可以在中极上治,三焦的病可以在石门上面治。平常石门穴是禁针禁灸的。小肠有个外号叫红肠,大肠叫白肠,胃叫黄肠。 男人生气之源,关元比气海好。
6、阴交穴:脐下一寸,三焦之募穴。三焦油网遍部全身,你在石门下针,阴交下针通 通可以。 “阴汗湿痒” 灸阴交穴就可。
7、神阙穴:神阙禁针,用隔盐灸。神阙用处很多,中风 、肠炎 、肠鸣 都可以灸。
8、水分穴: 一手按肋骨,一手按在神阙,正中间的地方是中脘穴。神阙上一寸是水分 (上腹寸) 。水分是治水肿的穴位。 正常人喝再多的水也不会进入小肠,只有混杂食物中的水才有办法进入小肠。 肺跟大肠相表里。 水直接进入小肠,造成肠鸣腹泻、水肿,水分就是一个很好的治疗穴道,针和灸都可以。 水分应该是小肠的上口。那有水病的话,灸是最好,比针还好。 那糖尿病的人,中医称“消渴” ,中医有三种,上消:口渴,渴饮百杯不能止渴,喝一杯水小便就是一杯水;中消就是肚子饿,会不断的吃;下消,简单讲就是阳不举。 水分“主水病,腹坚如鼓” ,可灸治疗。
小孩十四岁以下,流鼻血是正常的,大人才要 去治。
9、下脘穴:在神阙跟中脘的正中间。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为太阴任脉之会。
10、中脘:中脘穴在脐上四寸(腹寸) ,中脘穴是胃的募穴,可治疗所有胃病。下针也可以,灸也可以。针一寸即可,灸效果非常好。
身上八会穴:腑会中脘、脏会章门、筋会阳陵泉、气会膻中。有一个治病法则即会郄治 疗法。 每一条经都有一个郄穴。身上腑,包含胆,这是消化系统,小肠、胃、大肠、膀胱、子 宫、胞户。脏包括肝心脾肺肾。印堂痛,中脘下针。怀孕妊娠恶心想吐,可针或灸。
只要是肠胃方面的病都可以用中脘治。
11、巨阙穴:心之募穴。巨阙跟中脘的中间即上脘,它是络穴。梅花灸,是以中脘为主, 统治一切胃病。出血的时候,不要去灸。上脘、下脘、建里等是辅助中脘的穴道。 巨阙、关元,对任何心脏病都可以,针不要下太深,差不多一寸。
补泻手法: “得气即泻” 。最基本的补泻手法“提豆许”气到了往下推一点就是泻,往上 拉一点、提一点,就是补。 心脏有问题时, 会有穿心痛, 背痛彻心, 是痰饮造成的, 从巨阙可以诊断到心脏的问题。
12、鸠尾穴:鸠尾穴不可重击会内出血。不可灸,可以针。膏的源头来自鸠尾。
13、膻中穴与天突穴: 天突即喉咙那儿的洞不要直针,下一寸就到。 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膻中穴在两乳头中。 膻中穴, 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之会。 气会膻中, 气病治此, 呼吸短促, 气喘在这里治, 但禁针,要用灸。 肺痈吐脓,呕吐涎沫,妇人乳汁变少都在膻中治,强他的心脏、强他的肺气,效果都 很好。肺痈,一种是里面化脓,咳出来的是很浓稠的脓。如果咳出来白色泡沫,完全是白的泡沫,那是肺癌了。气病都可以在膻中上治。
玉堂和天突中间的穴道是华盖,华盖和玉堂中间是紫宫,华盖和天突穴的中间是璇玑。 平常玉堂、华盖、璇玑都只要知道很少用。 心脏三针,尤其是在治疗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者是心肌梗塞。巨阙、关元、天突一 个是心脏的募穴, 一个是小肠的募穴, 天突是气脉经过, 这个气很强。 三个针下去病就好了。
14、廉泉穴: 病人中风,舌强不语大拇指指尖去压它,指尖到处即廉泉穴,针下去要对着舌根,下一 寸、一寸半。用针不用灸。廉泉是阴维任脉之会,治舌头的病 。
15、承浆穴: 嘴唇下凹进去一点就是承浆穴。中风的人会流涎,就要下承浆,舌头强硬不会讲话,就是廉泉。下针时嘴巴要张开。 用针,用灸都可以。这个穴道大部分用治面部中风。面孔回正以后,一般来说会下承浆及人中。面部中风,针灸效果非常好,治疗完后承浆人中用几次,就把它固定住了。 有一个熟的朋友,面部中风隔天就找我治疗,三天之后就回正,一个礼拜去上班了,同时期的办公室也有一个老美中风,不肯找中医,去找西医治疗,结果四年了脸还是歪一边, 还在搞脸部美容。 那牙齿痛在承浆也可以治。牙痛吃蔗糖就不会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