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蜀汉的开国君主,早年以卖鞋织鞋为生,喜欢结交豪侠,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任安喜尉。后相继投奔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雄主,却始终没有自己的地盘,前半生可为是颠沛流离,三顾茅庐后刘备不但有了自己的地盘,而且夺取了巴蜀地区,最后建立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政权,事业蒸蒸日上,可没过多久关羽在北伐路上遭遇到了自己的“滑铁卢”,兵败而亡,这让刘备的蜀汉政权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关羽攻襄阳,樊城斩庞德擒于禁,威震中原,惊喜胜利对蜀汉来说来得太快,但正如道家所言锋芒毕露盛久必衰,只短短三个多月关羽就从天堂跌入到低谷,根本没给刘备蜀汉反应的时间,刘备在得知关羽被杀后那种国仇家恨,不顾群臣反对决定举兵攻吴,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曹操到之后的魏文帝曹丕看到敌人内部同盟瓦解,非常高兴,并多方寻找机会,加剧吴蜀之间的矛盾冲突,好坐收渔人之利。蜀汉大臣都劝刘备不要意气用事,尤其是赵云力劝刘备,不要对吴发动战争,指出蜀汉的敌人是曹魏,而不是孙权,当前应利用曹丕篡汉的机会,出兵进取曹魏的关中,控制黄河,渭水的上游,完成匡复汉室的大业,如果灭掉了曹魏,东吴孙权不攻自破,可刘备没有听取,结果“夷陵之战”惨败而回,这场战争对蜀汉来说直接消耗了蜀汉有生力量……
诸葛亮的《隆中对》,“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荆州之军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淤秦川”……刘备对诸葛亮制定的战略是值得肯定的,刘备也在执行这一战略,可以说《隆中对》是非常厉害的,看关羽的北伐已经把曹操主力都吸引过淮水一线来,如果这个时候刘备从汉中出兵那曹操是否会更应接不暇呢?刘备当时正巩固汉中于巴蜀,关羽偏这个时候北伐,由于两人没有协调好选择最佳时机的情况下用兵,所以失败是必然的,《隆中对》的精髓在于两军成钳形攻势向曹魏进军,以协同作战的模式向北推进,汉中和荆州进可攻,退可守。也是蜀汉的两个战略重地,从汉中可以北出潼关,攻打长安和洛阳;从荆州北上可荆襄阳攻打许昌,东下可以直捣吴国的腹地。如果据守,如曹魏向汉中出兵,蜀汉荆州兵可攻襄阳以策应减轻汉中军事压力,相反如曹魏攻荆州,可从汉中出兵攻关中陇右,以解荆州之危,汉中和荆州可遥相呼应,互为犄角,用不了多久就能把曹魏折腾的元气大伤,可以说这计划非常完美,但有个致命问题,刘备诸葛亮太过于理想化,川蜀离荆州有千里之遥,怎么配合很难,另外一个就是东吴孙权,怎么安抚他是非常大的麻烦?
荆州的丢失标志着《隆中对》彻底失败,诸葛亮只好选用了《三国志·法正庞统传》“战略;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塞,为持久之计也”,秦国包括刘邦都没有得荆州,都是选择这个方略最终统一天下,所以诸葛亮也用了这个(法正)方案以汉中出兵,夺取曹魏的经济中心关陇,在全据关陇后在潼关等地部署兵力,然后全力向东推进逐渐蚕食,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这时的曹魏已经在关陇地区建立了一个稳固的军事体系,反魏势力基本已清除,根基很稳定,诸葛亮结交东吴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孙权能配合诸葛亮的北伐,作为盟友孙权任务是吸引曹魏淮水一线的兵力,只要孙权能阻挡张辽,李典等人合肥军,就能给诸葛亮大军北伐减轻压力,这个战略《隆中对》就是对孙权期望太高了,平心而论孙权在伐魏前期表现非常好,但之后曹魏名将邓艾在淮南一线屯田兴修水利后,淮南军力大增,孙权知道占不了便宜,所以停止了北伐,诸葛亮只能唱独角戏了…
假如,刘备不发动夷陵之战,而是安抚孙权后(孙权也派人和刘备讲和),再北上夺曹魏的关陇地区,再据守以巩固关陇,再东挺长安和潼关,我个人想成功的机率是很大的1.夷陵之战前刘备的势力是是很强大的,可以说是猛将如云如有张飞;赵云、马超兄弟、魏延、黄忠、句扶、辅臣、傅肜、陈到、赵融、刘邕、孔方、李氏三龙、王嗣、常播、卫继、黄权、廖化、吴班、陈式、沙摩柯、张南、冯习、马良、习祯、姚伷、杨戏等;2.曹魏大将夏候渊战马超,韩遂、灭宋建,消灭了很多大小军阀势力横扫关右,但必定征服没多久根基人心不稳,如果刘备这个时候北伐时机难得……
《三国演义》对荆州江汉地区做过类似的论述:“与巴蜀相连,则据守三峡,足可困死巴蜀;又凭借长江,汉水之险,堪于北方对峙”,这段话说的很明白了,刘备一怒之下伐吴,不一定是意气用事,只不过失败了,刘备伐吴时机不对,如夺下关陇后再向孙权讨要荆州(谈判议和)换句话就算没有荆州,刘备却得了关陇,可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刘备没有学曹操,而是在大怒下选择用兵,把自己一生的事业毁于一旦。如果蜀汉不丢失荆州,蜀汉能不能统一天下不敢说,但我敢保证蜀汉赢的机会,会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