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今天的内容前,在云笔记里搜索了“仓位”这个关键词,内容寥寥。以前仓位管理几乎不曾出现在我的投资体系中。
年初开始管理家庭养老金计划,由于计划本身的低风险偏好性,投资方向为面值附近可转债、债券基金及部分极低位置的指数基金。在元旦过后一路下跌的市场中边跌边买,非常舒适。
3月的单边下跌行情,促使我开始反思止盈体系。如果能在去年大盘温度适宜时做一部分止盈,那么在遇到突发暴跌的情况下,应对起来会更从容。否则像现在,经受利润的大幅回撤,又毫无加仓之力,会感觉很被动。
晚上也和家属探讨了网格化仓位管理的思路,聊到几个难点:其一,个股的走势不见得会跟着大盘走。如果以上证指数点位作为止盈和加仓的标准,那么就可能会遇到指数涨了而持仓没涨的尴尬情况。其二,卖出股票之后的现金管理方式。止盈之后回收的现金,能否做到不乱买,也是一个挑战。
讨论的结果,是要学会控制满仓的欲望,大部分时间,将仓位控制在60-80%。遇到极端情况(比如当下),可以加仓到90%,如果再极端(比如跌破3000点),可以再加仓,但极端情况解除后要主动减少仓位到80%以下。继续上涨,继续减仓,这样可以一定程度避免一直跟着大盘上上下下做过山车的情况。
考虑仓位管理策略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找到有效可执行的止盈方法,及时守住胜利果实。网格式加减仓是目前看来比较可行的一个。初步计划是以上证指数每100点对应5%的仓位,在股票打新账户试过这个方法,对治疗手痒有一定帮助。但要运用于大仓位,还需要更细致的思考。
最后,是写完“冒牌者效应”之后,向博士学习的每日成就栏目。
今日成就:保持了日更。完成了加减仓行为的投资逻辑自洽。
储备话题:
1、和拖延症共处的这些年
2、《穷查理宝典》读书笔记
3、一个自由投资人的散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