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日,新年的第三天参加了第一堂齐帆齐老师微课堂,在新年伊始就遇上一群对写作充满热忱的朋友,就像一次奇妙旅途的路上认识了一群和自己一样对生活充满热情,对旅途充满期待的驴友。微课有一个自愿参与的打卡任务,虽然不知道自己是否能从忙碌的工作中抽空完成每天一千字的打卡任务,但既然选择了尝试,就试着坚持下吧,说不定一回头,会惊喜的发现原来已经坚持这么多了!心中除了窃喜,一定还有满满的成就感!打卡任务的第一题便是《我与文字的缘分》,该如何完成呢?躺在床上思考该如何构思文章,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不由的,思绪回到了儿时的我。
印象中,最早接触文字应该是两岁的时候,那时候妈妈白天上班,晚上在家要复习书考试,懵懂的我站在妈妈旁边,看着妈妈认真学习的样子,忍不住要求也要看书,于是就拿着一本书,模仿着妈妈的样子“认真学习”,但是据妈妈说,我看了半天最后高兴的说,“妈妈,我知道这个字了。” 妈妈转过头,发现我的小手指着一个句号,很认真的说:“这个字是肚脐眼。” 妈妈听完哈哈大笑。
再后来,有限的回忆也是据母亲的回忆,应该是到学前了。妈妈说我从小就爱听故事书,学前的我特别爱生病,每个月老妈一发完工资,我就要去医院报道,所以那时候家里不是很富裕,妈妈为了节约钱,给我买的故事书都是讲完书上文字部分后,她就开始运用描述的手法给我讲画上的细节和内容。她说,感动的是我每次都听得很认真,不厌其烦,到后面听多了,我也会学着妈妈的样子自己拿着书用手指画着讲自己的故事。老妈说,或许是因为这段经历,让我小学接触作文后,她不需要花太多精力辅导我的写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小学到整个中学阶段,文字应该算我最好的朋友了,曾经甚至幻想过以后长大要做一名作家,但奈何进入大学后没有再坚持阅读,更别说写作的习惯。大学前的学生时代,印象最深的是每次爸妈看我学习累了,叫我休息一下,我便会放下课本,拿起课外读物开始翻阅。在那个互联网不发达的年代,书给了我无限想象的空间,带我了解大千世界。每次养了一个新的小动物,我就会求知若渴的翻开十万个为什么,去了解小动物的习性,希望可以通过课本知道如何照顾好小动物。尤记得小学三年级的一个秋天,某次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写植物。刚好那天妈妈下班回家买了一束桂花,放学回家闻到香香的桂花,小心翼翼的找来玻璃瓶,盛满水,再把花枝插在瓶中,满心愉悦把花搬到书桌上,写了一篇名叫《桂花》的作文,那天觉得自己实在太幸运了,刚好在老师布置这样一份家庭作业的时候妈妈买了桂花。结果,几天后,作文的批改发下来了,本以为老师会表扬我,结果打开以后,几个醒目的评语印入眼帘-- “请勿抄袭”。看到那惊心的四个字,顿时语塞,伤心的合上本子,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当时不敢和老师理论,是等到回家后才和妈妈诉说了这件事和委屈,第二天,妈妈带着我到学校给老师当面做了解释,才了结了这件事在我心里的结。感谢母亲一如既往的支持和理解,没让这件事毁掉我对写作的爱好。
再后来我还是一个普通的我,爱好看书,写作文,每次考试写作基本都可以表现得不错。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学到不少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写作中。总之,大学前的我看书内容很杂,小说、诗歌散文、科普知识、历史、人物传记等都很喜欢。最喜欢的作家有鲁迅、查尔斯狄更斯、海明威。每次在他们的文字里仿佛看一场电影,一起和主人公经历那些故事,感受那些伤痛和孤独。尤其在高中,学习繁重,妈妈为了不影响我学习主课,开始限制我看小说的时间,后面我就躲被子里看,打个电筒,尤其是夏天,特别闷,有时候看一会儿又掀下被子喘口气再继续看,或许也是那时候的这种方式,加重了近视的度数。
进入大学后,由于考试发挥失常,没有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大学第一年每天都在虚度光阴,直到第一学期期末结束挂科后才醒悟原来不能这样混混度日,但那时候,即使醒悟了,因为专业是外语,也渐渐遗忘了自己爱读书爱写作的兴趣。再到后来,在路途中还爱拿起书本外,基本就没了爱写作的习惯。所以,参加这次写作营,希望也是一次机会让自己重拾曾经的兴趣,让自己更进一步成长!
齐帆齐28天写作成长营(1)篇 1658字